-
元宵相關的詩句有歐陽修《生查子·元夕》中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賀鑄《思越人·紫府東風放夜時》中的“五更鐘動笙歌散,十里月明燈火稀”;姜夔的《鷓鴣天·元夕有所夢》“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等。
-
一年的日子是詩集,正月就是色彩斑斕的封面。封面上畫著玻璃窗上喜鵲登梅肥豬拱門的喧鬧,畫著脆生生的鞭炮炸響的粗門大嗓,畫著大街上高蹺旱船的豪壯和瀟灑。
-
童年宛如樂譜,譜寫出一件又一件的趣事,童年是雨后的彩虹,是一本記憶的畫卷,更是那最值得我們回憶的美麗時光。啊,童年,你是多么令人神往!
-
作文素材一般來說指的是文學、藝術的原始材料,也就是未經總括與提煉的實際生活現象。“素材”通常在進入文章之后就成為了“題材”,構成了文學與藝術作品的材料。
-
我們的青年是一種正在不斷成長,不斷上升的氣力,他們的使命是根據歷史的邏輯來創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條件。——高爾基
-
爬上山坡后,另外一邊不再是誘人的蘆柑,而是亭亭玉立的杉木。它們俏生生地屹立著。杉木無拘無束地立在無垠的天空下,微風過處,它們仿佛在對我淺吟低唱,盡量溫柔起來。尖尖的葉子也在我欣賞的眼睛里變得柔嫩而嫵媚,風情萬種。
-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暝》;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絕句》;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
夏天來了,是誰告訴你的呢?喲,原來是一只只勤快的螢火蟲。它們提著一個個小燈籠,飛來飛去,時而在空中盤旋,時而在空中舞蹈,好似一張張明亮的小燈,照亮了漆黑的夜晚。
-
志同道合的人并不需要永遠呆在一起。有的人你和他長住一塊,保持著親密的關系,但從來不會推心置腹說心里話;而有些人,剛剛相識,就一見如故,彼此像懺悔一樣把所有的秘密都泄露出來。
-
自己無論怎樣進步,不能使周圍的人們隨著進步,這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極其有限的,絕不以孤獨、進步為滿足,必須負擔責任,使大家都進步,至少使周圍的人都進步。
-
夜深了,佛殿里忽然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小和尚們嚇壞了,以為里面有鬼,立刻報告給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帶領小和尚捉鬼,沒想到“鬼”原來是一個叫劉勰窮孩子,他在借佛燈讀書呢。劉勰經過刻苦學習,終于成了偉大的文學家。
-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秋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里卻想著:“要是現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
-
古時候,有兩個兄弟各自帶著一只行李箱出遠門。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將兄弟倆都壓得喘不過氣來。他們只好左手累了換右手,右手累了又換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來,在路邊買了一根扁擔,將兩個行李箱一左一右掛在扁擔上。他挑起兩個箱子上路,反倒覺得輕松了很多。
-
要使整個人生都過得舒適、愉快,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人類必須具備一種能應付逆境的態度。重復別人所說的話,只需要教育;而要挑戰別人所說的話,則需要頭腦。
-
雪花像鵝毛、像柳絮、像蒲公英的種子,飄飄悠悠地落了下來,好一個粉妝玉砌的世界!整座城市都被一層銀裝裹住了,尋是冬爺爺做給這座城市的新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