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的狀態(tài)是勻速上升,A與B都受力平衡,A受重力、彈簧彈力與支持力,B收重力、彈簧彈力、支持力與繩子拉力。剪斷繩子的一瞬間,彈簧長度不變,故彈力不變,A不受影響仍然受力平衡,B受的合力方向為沿著繩向上,所以AB選項都錯。完全始終狀態(tài)
本文我們將從以下幾個部分來詳細(xì)介紹如何計算物理問題中的拉力:單股繩中拉力的計算、多股繩中拉力的計算、參考
物理學(xué)中,拉力是由繩子、弦、線纜或類似的物體施加在一個或若干個物體上的力。任何被繩子、弦、線纜等拉拽、懸掛、支撐或揮動的物體,都是拉力的受力方。與其他所有力相同,拉力可以使物體加速或變形。計算拉力不僅對于物理系的學(xué)生很重要,也是工程師和建筑師的一項必備技能——為了建造安全的建筑,他們必須清楚繩子或線纜能否承受連接在上面的物體帶來的拉力而不變形或損壞。這篇文章可以幫你了解如何計算幾個物理系統(tǒng)中的拉力。第一部分:單股繩中拉力的計算
F浮力=pvg=1*(10*10*10/1000)*9.8=9.8N F拉力=重力-浮力=pvg-F浮=2.7*(10*10*10/1000)*9.8-9.8=16.6N 不懂再hi
第1步:定義繩子任意一端的拉力。
勻速上升時,集裝箱處于平衡狀態(tài),所受重力與繩子拉力是一對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繩子拉力=5000kg*9.8=49kN 勻減速時,合力方向向下,重力-拉力=ma 拉力=49kn-5000×0.5=46.5kN
一根給定的弦或繩中的拉力是作用在其任意一端的所有力作用的結(jié)果。我們給出“力=質(zhì)量×加速度”這一定律。假設(shè)繩子是拉緊的,那么這根繩子所牽引的物體在加速度和質(zhì)量上的任何改變都會造成繩中拉力的改變。不要忘記恒定的重力加速度:即使對于靜止系統(tǒng),它的每一部分也都會受到重力。我們可以將一根給定的繩子中的拉力表示為T = (m × g) + (m × a),其中g(shù)為重力加速度,a是這根繩子所牽引的物體的其他加速度。
使用定滑輪時,人向下用的最大力是人的重力(只對初中有效) 其實,只要是人向下用拉力,最大值就是人的重力
在多數(shù)物理問題中,我們都假設(shè)所用的繩子是理想的,即這些繩子足夠細(xì)、沒有質(zhì)量,不能被拉伸或損壞。
繩等柔性物體對拉伸它的其他物體的作用力或被拉伸的柔性物體內(nèi)部各部分之間的作用力繩子中的張力就是拉力。被拉伸的弦。 張力,物理學(xué)名詞。物體受到拉力作用時,存在于其內(nèi)部而垂直于兩鄰部分接觸面上的相互牽引力
這里舉一個例子。我們考慮如圖所示的一個物理系統(tǒng):一個物體通過一根繩子懸掛在一根木梁上。物體和繩子都沒有在運動,因此整個系統(tǒng)都是靜止的。因此,為了使物體保持平衡,繩中的拉力必須等于物體所受的重力,即拉力Ft = 重力Fg = m × g。
拉力與壓強本無直接聯(lián)系 有種類型題: 如果是一個物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只要施加向上的拉力,會導(dǎo)致對地面的壓力變小,從而導(dǎo)致壓強變小,這樣的題目很多,隨便一搜,就可找到
假設(shè)物體質(zhì)量為10kg,那么拉力為10 kg × 9.8 m/s2 = 98 N
速度:V(m/S) v= S:路程/t:時間 重力G (N) G=mg( m:質(zhì)量; g:9.8N/kg或者10N/kg ) 密度:ρ (kg/m3) ρ= m/v (m:質(zhì)量; V:體積 )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時,F(xiàn)1>F2 浮力:F浮 (N) F
第2步:考慮加速度。
(1)路程速度時間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float v,s,t; printf("Input time and speedn"); scanf("%f%f",&t,&v); s=v*t; printf("%0.2f meters in total.n",s); system("PAUSE"); return 0; } (2)重力加速度,時
除重力以外,任何使系在繩上的物體產(chǎn)生加速度的力也都可以影響繩中的拉力。例如,如果一個懸掛著的物體因繩中的拉力而加速,那么除重力之外,這一“加速力”(質(zhì)量 × 加速度)也應(yīng)被考慮到拉力的計算中。
拉力與壓強本無直接聯(lián)系 有種類型題: 如果是一個物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只要施加向上的拉力,會導(dǎo)致對地面的壓力變小,從而導(dǎo)致壓強變小,這樣的題目很多,隨便一搜,就可找到
仍采用上面的例子,假設(shè)繩子不再被固定在木梁上,而是牽引物體以1m/s2的加速度向上加速運動。那么計算拉力時,除重力外我們也必須考慮到物體的加速度。過程如下:
物體平衡(靜止或勻速運動),(靜)摩擦力等于物體受到的拉力或推力:物體運動,摩擦力為定值,數(shù)值為f=μN
Ft = Fg + m × a = 98 + 10 kg × 1 m/s2 = 108 N
有多種情況,分類討論: 1、物體置于水平面上,用水平力拉物體,不考慮摩擦力.拉力為0 2、物體置于水平面上,用水平力拉物體,考慮摩擦力.拉力與摩擦因素有關(guān),F=umg 3、物體置于水平面上,用一與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的力拉物體,不考慮摩擦力.F=mgcosa(
.
第3步:考慮旋轉(zhuǎn)加速度。
初中物理的計算比較簡單,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兩步:(1)選擇公式 例如求壓強 就用壓強公式 (2)找對象 就是找出公式中各個物理量對應(yīng)的數(shù)據(jù) 要注意對應(yīng)關(guān)系。
在繩子牽引下繞著圓心運動的物體(如鐘擺)因為向心力而對繩子施加一定拉力。向心力是繩子對物體施加的額外的拉力,用于向內(nèi)“拉”物體,以使物體沿圓弧而不是直線運動。物體運動越快,向心力就越大。向心力的計算公式是Fc=mv2/r,其中m是質(zhì)量,v是速度,r是物體運動軌跡(圓弧)所在的圓的半徑。
速度:V(m/S) v= S:路程/t:時間 重力G (N) G=mg( m:質(zhì)量; g:9.8N/kg或者10N/kg ) 密度:ρ (kg/m3) ρ= m/v (m:質(zhì)量; V:體積 )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時,F(xiàn)1>F2 浮力:F浮 (N) F
因為系在繩上的物體運動的同時向心力的大小和方向都在發(fā)生變化,所以繩中的拉力也會變化。其方向永遠(yuǎn)平行于繩指向圓心。同時恒定的豎直向下的重力一直作用在物體上。因此,如果物體在豎直平面內(nèi)被旋轉(zhuǎn)或擺動,那么繩中的拉力在軌跡的最低點(對于擺,這一點被稱為平衡點)最大,此時運動速度也最大;在軌跡的最高點最小,此時運動速度也最小。
解:(1)F浮=ρgV=103kg/m3×10N/kg×50m3=5×105N. 完全浸沒時受到的浮力為5×105N. (2)由圖可知,拉力的距離S是貨物高度的4倍,S=4h=4m, 故拉力做的功:W總=FS=1×106N×4m=4×106J. 有用功:W有用=Gh=mgh=2×105Kg×10N/Kg×1m=2×106J, 機械
仍采用上面的例子,假設(shè)繩子1.5m長,物體在最低點的速度為2m/s,計算最低點處的拉力(亦即拉力的最大值)。我們注意到此時因重力產(chǎn)生的拉力與物體靜止時相同:98N。計算因向心力產(chǎn)生的額外拉力:
1、小剛在學(xué)校買了一箱中國學(xué)生飲用奶放在地板上箱與地板的接觸面積是0.08m2箱和牛奶總質(zhì)量是6.6kg箱中每一小袋牛奶的包裝袋上標(biāo)有“凈含量200ml、206g”字樣(取g =10Nkg ) 求(1) 這種牛
Fc = m × v2/r = 10 × 22/1.5 =10 × 2.67 = 26.7 N
r=(4+t)i-t^2j (1) x=4+t , y=-t^2 由左式 t=x-4 , 代入右式 y=-(x-4)^2--即為軌跡方程 。 (2) 1s到3s位移矢量表達(dá)式 Δr=((4+3)i-3^2j)-((4+1)i-1^2j)=2i-8j (3) 任意時刻速度矢量表達(dá)式 v=dr/dt=i-2tj *黑體為矢量
因此總拉力為98 + 26.7 = 124.7 N
按規(guī)矩解題格式:1、寫已知:將題中的已知條件用公式中表示物理量的字母寫好,并統(tǒng)一單位;如物體的質(zhì)量為100克,寫成m=100克=0.1千克。 2、求:寫出題中要求的物理量。這兩個過程實際上是你對題的一個分析過程,當(dāng)然還要分析已知量與未知(要求
.
第4步:理解因重力產(chǎn)生的加速度在物體擺動過程中會變化。
不規(guī)則的物體受的力? 平行四邊形定則是計算矢量的方法。 解決的是共點力的問題 如果不是共點力,就要用到統(tǒng)計物理,如分子對容器的壓力等
前面已經(jīng)指出,向心力的大小和方向在物體擺動過程中都會變化。盡管物體的重力恒定不變,但因重力產(chǎn)生的拉力則會不斷改變。當(dāng)擺動中的物體不處在軌跡最低點(平衡點)時,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拉力則沿一定角度向上。因此,拉力只需要抵消掉重力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由已知可知木塊所受合力為6-2=4N,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F(xiàn)=ma,可求得物件的加速度a為0.4,根據(jù)位移公式1/2a*t的平方=S可求得t=1s
將重力分解為兩個分量可以幫助我們更直觀的理解這一點。在豎直平面內(nèi)擺動的物體的運動軌跡上的任意一點,設(shè)繩與豎直方向(圓心與平衡點連線所在的直線方向)的夾角為θ。物體擺動時,重力mg可以分解為兩個分力:沿軌跡切線指向平衡點的mgsin(θ)和沿拉力相反方向的mgcos(θ).拉力只需要抵消與它方向相反的mgcos(θ)部分,而不是整個重力。當(dāng)然平衡點處除外,此時mgcos(θ)=mg.
因為初中的物理都是非常基礎(chǔ)的知識(就算是最后面的計算大題,通常也不過兩步計算) 公式都是現(xiàn)學(xué)現(xiàn)套現(xiàn)用。一些物理的原理就更加好理解了。(我認(rèn)為初中物理的難點是成像、浮力,但也不是說難到學(xué)不會) 而高中的物理就開始進(jìn)階學(xué)習(xí)了,再也不
仍采用上面的例子,假設(shè)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15度時物體的速度為1.5m/s,我們計算繩中的拉力:
如圖,設(shè)單個小球所受重力為G,各個彈簧由于拉伸產(chǎn)生的彈力大小依次為F1、F2、F3,設(shè)彈簧B與水平面的夾角為α, 圖中右側(cè)是下面小球的受力分析, 可以確定:G=F2*sinα; 上圖左側(cè)是上面小球的受力圖,F(xiàn)1與F2的夾角為:90°-30°-α=60°-α 可以確定
由重力導(dǎo)致的拉力 Tg = 98cos(15) = 98(0.96) = 94.08 N
其實有更簡單的方法 由初速度=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 x1:x2=1:3 x1=2.5m x1=1/2at1^2 a=5m/s^2 設(shè)勻加速時間t 勻速時間 11-t v=at=5t s=vt/2+v(11-t)=(0+5t)t/2+5t(11-t)=100 t=2s t=20舍去 加速距離 x=vt/2=10m
向心力 Fc = 10 × 1.52/1.5 = 10 × 1.5 = 15 N
work on本意是從事于.的意思,但這里的意思是計算。work out才是算出,解決的意思
總拉力 = Tg + Fc = 94.08 + 15 = 109.08 N
您好!您可以參考《復(fù)旦固體物理講義-18能帶計算方法簡介》來選題。http://wenku.baidu.com/view/38eb97f67c1cfad6195fa706.html。
.
第5步:考慮摩擦力。
系在繩上的物體如果受到另一個物體(或流體)的摩擦阻力,則會把這個力“傳遞”給繩中的拉力。兩個物體間摩擦力的計算與其他情況下相同:摩擦力Fr = μ × N,其中μ為兩個物體間的摩擦系數(shù),N為垂直于兩物體接觸面的壓力。這里需要注意靜摩擦力與動摩擦力的區(qū)別:前者是外力試圖使靜止?fàn)顟B(tài)的物體運動而物體沒有運動時產(chǎn)生的摩擦力,后者是運動中的物體產(chǎn)生的摩擦力。這里的運動指的都是兩物體間的相對運動。
仍采用上面的例子,假設(shè)10kg的物體不再擺動,而是被繩子沿水平方向牽引著在地面上運動,物體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系數(shù)為0.5。物體正在勻速運動,但我們希望它以1m/s2的加速度加速運動。這個新的問題有兩個變化:首先,我們不再需要計算由重力造成的拉力,因為此時繩子不再需要提供抵消重力所需的拉力;其次,除了因加速導(dǎo)致的拉力外,我們還要考慮因摩擦力導(dǎo)致的拉力。計算過程如下:
物體與地面間的壓力N = 10 kg × 9.8 m/s2 (重力加速度) = 98 N
動摩擦力Fr = 0.5 × 98 N = 49 N
因加速導(dǎo)致的拉力Fa = 10 kg × 1 m/s2 = 10 N
總拉力= Fr + Fa = 49 + 10 = 59 N
.
第二部分:多股繩中拉力的計算
第1步:用兩股繩平行的滑輪抬升重物。
滑輪是一種簡單機械,它用一個懸掛著的輪子來改變繩中拉力的方向。在一個簡單的滑輪系統(tǒng)中,系在一個重物m1上的繩子繞過滑輪系到另一個重物m2上,這樣這個系統(tǒng)中就包含了兩股繩子。繩子兩部分中的拉力大小是相同的,即使繩子兩端所受的拉力大小不同。若該系統(tǒng)處于豎直平面內(nèi),則拉力的大小為2g(m1)(m2)/(m1+m2),其中g(shù)為重力加速度,m1,m2分別為兩物體的質(zhì)量。
物理問題中,我們通常假設(shè)滑輪是理想的:沒有質(zhì)量,光滑,不會變形、損壞或與固定它的天花板和繩子等分離。
假設(shè)這樣的一個滑輪系統(tǒng)中兩個重物質(zhì)量分別為m1=10kg和m2=5kg。則繩中拉力為
T = 2g(m1)(m2)/(m2+m1) = 2(9.8)(10)(5)/(5 + 10) = 65.33 N
需要注意,由于兩個重物質(zhì)量不同而其他初始條件都相同,這個系統(tǒng)將開始加速運動,10kg的重物向下而5kg的向上。
第2步:用兩股繩不平行的滑輪抬升重物。
滑輪經(jīng)常被用于改變拉力的方向,使其不再豎直向上或向下。設(shè)想一根繩子一端豎直懸掛一個重物,另一端繞過滑輪固定到另一個重物上,而這一側(cè)的繩子保持傾斜,此時系統(tǒng)構(gòu)成一個三角形,三個頂點分別是兩個重物和滑輪。此時繩中的拉力同時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懸掛著的重物的重力和另一重物所受重力沿傾斜繩子方向的分量。
假設(shè)我們有一個這樣的系統(tǒng),豎直懸掛的重物質(zhì)量為10kg,另一重物質(zhì)量為5kg,位于傾角60度的光滑平面上。為了計算繩中的拉力,最簡單的方法是列出使重物加速的力所滿足的方程組。過程如下。
豎直懸掛的重物質(zhì)量更大,系統(tǒng)光滑,因此我們知道該重物將會向下加速運動。繩子對它的拉力豎直向上,因此使該重物加速的力的大小為F = m1(g) - T = 10(9.8) - T = 98 - T.
我們知道斜面上的重物將沿斜面向上加速運動。斜面是光滑的,因此把該物體向上拉的力只有繩子的拉力,將它向下拉的力只有重力。將它向下拉的重力分量為mgsin(θ),因此使該重物加速的力的大小為 F = T - m2(g)sin(60) = T - 5(9.8)(.87) = T - 42.63.
兩個重物的加速度應(yīng)是相同的,所以我們有 (98 - T)/m1 = (T - 42.63) /m2。 最終的解是 T = 61.09 N
.
第3步:用多股繩懸掛物體。
最后,我們考慮被一組“Y”形繩子懸掛著的物體:兩根繩子分別有一端被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連接在一起,從連接點引出第三條繩子懸掛著一個物體。顯然,第三條繩子中的拉力是由物體的重力導(dǎo)致的,故該拉力等于mg。另外兩根繩子中的拉力通常是不同的,其在豎直方向的合力應(yīng)豎直向上,大小等于mg,水平方向合力應(yīng)為0,以使系統(tǒng)保持靜止。這兩根繩子中的拉力大小既受到物體重量的影響,也與每根繩子與天花板的交角有關(guān)。
假設(shè)Y形繩子系統(tǒng)中懸掛的物體質(zhì)量為10kg,兩根繩子與天花板的交角分別為30度和60度。為了計算兩根繩子中的拉力T1和T2,我們需要考慮每根繩子上拉力的豎直和水平分量。但在該例中,由于兩根繩子恰好成直角,我們可以直接根據(jù)三角函數(shù)的定義進(jìn)行計算。此時T1,T2與T=mg的比值分別等于兩根繩子與天花板夾角的正弦(sin)值。因此我們有
T1 = 0.5 × m(g) = 0.5 × 10(9,8) = 49 N
T2 = 0.87 × m(g) = 0.87 × 10(9,8) = 85.26 N
參考
http://dev.physicslab.org/Document.aspx?doctype=3&filename=OscillatoryMotion_VerticalCircles.xml
http://www.idahoforests.org/img/pdf/lessons/calibration.pdf
擴展閱讀,以下內(nèi)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拉力和壓強有什么關(guān)系 物理計算題
拉力與壓強本無直接聯(lián)系
有種類型題:
如果是一個物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只要施加向上的拉力,會導(dǎo)致對地面的壓力變小,從而導(dǎo)致壓強變小,這樣的題目很多,隨便一搜,就可找到
在物理中,物體受到的拉力或推力增大,摩擦力增大嗎?合力 怎么計算的
物體平衡(靜止或勻速運動),(靜)摩擦力等于物體受到的拉力或推力:物體運動,摩擦力為定值,數(shù)值為f=μN更多追問追答追問那就是說 當(dāng)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時,拉力或推力增大,摩擦力增大嗎?追答物體靜止時拉力或推力增大,摩擦力增大直到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在這之后再增大拉力或推力,物體不做勻速直線運動,摩擦力為最大值,不變追問謝謝追答不客氣
怎么計算出物體的拉力,怎么計算出物體的浮力,公式上是什么?
有多種情況,分類討論:
1、物體置于水平面上,用水平力拉物體,不考慮摩擦力.拉力為0
2、物體置于水平面上,用水平力拉物體,考慮摩擦力.拉力與摩擦因素有關(guān),F=umg
3、物體置于水平面上,用一與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的力拉物體,不考慮摩擦力.F=mgcosa(a為水平夾角)
4、物體置于水平面上,用一與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的力拉物體,考慮摩擦力.F=mgcosa+umgsina
5、物體置于水平面上,向下拉,拉力將無窮大
6、物體置于水平面上,向上拉,如果拉力夠大,將克服地球引力,飛出地球,如果拉力還要更大,將飛離太陽系,如果你還要大,將飛出銀河系,可能會被黑洞吸引,變成黑洞的一部分,也可能被白洞排斥,軌跡發(fā)生變化.
7、如果要考慮空氣阻力,物體表面光潔度,物體本身的質(zhì)量衰減,問題將變得更復(fù)雜.
8所以,問問題要問清楚,不要問這種問題.
全部或部分浸入靜止流體的物體所受流體給它的垂直向上的作用力,其大小等于該物體所排開流體的重量,即F浮=G排(F浮=ρ液gV排)
(1)F浮=G – F
物理量 單位
F浮——浮力 N
G ——物體的重力 N
F ——物體浸沒液體中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 N
(2)F浮=G (提示:當(dāng)物體處于漂浮或懸浮時)
物理量 單位
F浮——浮力 N
G ——物體的重力 N
(3)F浮=ρgV排
物理量 單位
F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3
V排——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體積 m3
g=9.8N/kg,粗略計算時取g=10N/kg
(4)F浮=G排=m排g
G排——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N
m排——物體排開的液體的質(zhì)量 kg
當(dāng)物體所受的浮力與物體的重量相等時,物體就浮在水面上或沒入水中而不下沉。
人們利用浮力建造了能在水里和空氣中航行的工具,如輪船和飛艇。
初中物理中的一些計算題是怎么算的
初中物理的計算比較簡單,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兩步:(1)選擇公式 例如求壓強 就用壓強公式
(2)找對象 就是找出公式中各個物理量對應(yīng)的數(shù)據(jù) 要注意對應(yīng)關(guān)系。
初中物理所有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速度:V(m/S) v= S:路程/t:時間
重力G (N) G=mg( m:質(zhì)量; g:9.8N/kg或者10N/kg )
密度:ρ (kg/m3) ρ= m/v (m:質(zhì)量; V:體積 )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時,F(xiàn)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視 (G視:物體在液體的重力 )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適用 物體漂浮或懸浮 )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開液體的重力 ;m排:排開液體的質(zhì)量 ;ρ液:液體的密度 ; V排:排開液體的體積 (即浸入液體中的體積) )
杠桿的平衡條件: F1L1= F2L2 ( F1:動力 ;L1:動力臂;F2:阻力; L2:阻力臂 )
定滑輪: F=G物 S=h (F: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體的重力; S: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h:物體升高的距離)
動滑輪: F= (G物+G輪)/2 S=2 h (G物:物體的重力; G輪:動滑輪的重力)
機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
有用功:W有 =G物h
總功:W總。 W總=Fs
機械效率: η=W有/W總 ×100%
功率:P (w) P= w/t (W:功; t:時間)
壓強p (Pa) P= F/s (F:壓力; S:受力面積)
液體壓強:p (Pa) P=ρgh (ρ:液體的密度; h:深度【從液面到所求點的豎直距離】 )
熱量:Q (J) Q=cm△t (c:物質(zhì)的比熱容; m:質(zhì)量 ;△t:溫度的變化值 )
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Q(J) Q=mq (m:質(zhì)量; q:熱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與重要知識點
串聯(lián)電路 電流I(A) I=I1=I2=…… 電流處處相等
串聯(lián)電路 電壓U(V) U=U1+U2+…… 串聯(lián)電路起分壓作用
串聯(lián)電路 電阻R(Ω) R=R1+R2+……
并聯(lián)電路 電流I(A) I=I1+I2+…… 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分流)
并聯(lián)電路 電壓U(V) U=U1=U2=……
并聯(lián)電路 電阻R(Ω)1/R =1/R1 +1/R2 +……(總電阻的倒數(shù)=各支路的電阻倒數(shù)之和)
歐姆定律: I= U/R
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
電流定義式 I= Q/t (Q:電荷量(庫侖);t:時間(S) )
電功:W (J) W=UIt=Pt (U:電壓; I:電流; t:時間; P:電功率 )
電功率: P=UI=I2R=U2/R (2為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