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計算化學反應半衰期 原子衰變一半所需的平均時間間隔,稱為半衰期。 化學反應的半衰期 半衰期是描述化學反應進行速度的一個理想的方法。在一級反應中,時間和速率常數之間的關系為: 式中C0為初始濃度,C為t時刻的濃度。在一級反應中半衰期
本文我們將從以下幾個部分來詳細介紹如何計算半衰期:計算半衰期
物質的半衰期是物質的量減少一半所花費的時間。它最初是用來描述放射性元素如鈾或钚的衰減,但它可以被用于任何發生衰減的物質,衰減指數或匯率。下面是如何計算任何物質的半衰期,給定的衰減率,這是初始的物質的量和一段時間后測得的剩余數量。計算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數發生衰變時所需要的時間,叫半衰期。 原子核的衰變規律是:N=No*(1/2)^(t/T) 其中:No是指初始時刻(t=0)時的原子核數 t為衰變時間,T為半衰期,N是衰變后留下的原子核數。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長短差別很大,短的遠小于
第1步:在某一時刻的物質的量除以經過一段時間后剩余的物質的量。
這種東西一般告訴你原有a 過了時間t 還剩下b 那么設半衰期x 則有a*(1/2)^(t/x)=b 解x
例如,如果開始量為1500克,而最終量是1000克,開頭量除以最終量為1.5。
藥物的半衰期一般指藥物在血漿中最高濃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時間。 例如一個藥物的半衰期(一般用表示)為t1/2小時,那么過了t1/2小時血藥物濃度為最高值的一半;再過t1/2小時又減去一半;再過t1/2小時又減去一半。。。 大約7個半衰期后,藥物可以降
第2步:計算上一步數值的常用對數(log),進入一個科學計算器,并輸入數字,然后按“log”按鈕。
是這樣測的:①利用核物理儀器直接測定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性強度隨時間的減少量,因此,又叫做直接測量法.該方法適用于半衰期短,放射性強度大(如α衰變)的同位素. ②是地球化學方法或叫做間接測量法,通過測定已知年齡的礦物中母體與子體含量,利用年
一個數字的對數是指基數提高了多少指數(或者基數必須乘多少次)來得到這個數。常用對數以10為基數。計算器上的對數符號是指常用對數。
藥物半衰期是指血液中藥物濃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時間。當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低于半衰期的濃度時,即起不到治療作用。所以多數藥物都是根據半衰期的長短安排給藥時間的,這樣不但保證藥物的效力,而且減少了毒副作用。日常生活中,不管什么藥物,
比如,1.5的常用對數等于0.176,這表示10的指數0.176等于1.5。
首先用你的數據繪制散點圖,然后點擊 Origin菜單欄上的 Analysis ——> Fitting ——> Nonlinear Curve Fit ——> Open Dialog 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 Function : ExpDec1,單指數擬合。 點擊 Fit, 結果中的 t 就是半衰期。
第3步:用2的常用對數,或0.30103來乘過去的時間。
原子核的衰變規律是:N=No*(1/2)^(t/T) 其中:No是指初始時刻(t=0)時的原子核數 t為衰變時間,T為半衰期,N是衰變后留下的原子核數。
比如,如果過去了10分鐘,用0.30103乘以100,結果是30.103.
1.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數發生衰變時所需要的時間,叫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長短差別很大,短的遠小于一秒,長的可達數萬年。
第4步:將第三步中得出的數字除以第二步中得到的數字。
1.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數發生衰變時所需要的時間,叫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長短差別很大,短的遠小于一秒,長的可達數萬年。
比如,30.103除以0.176等于171.04. 這就是該物質通過第三步中的時間表現出來的半衰期。
當測定藥物半衰期時,藥物單次靜脈注射給藥后,可在不同時間取血檢測藥物濃度,至少取6~7個點,以判斷曲線類型。若以藥物濃度的對數對時間作圖,得一直線,由直線上任意兩點算出斜率。 斜率(b)=(logc1-logc2)/(t1-t2) 式中c1和c2為直線上
第5步:完成。
半衰期怎么計算給藥間隔時間 穩態血濃度是指多次定時定量規律服藥后,藥物的吸收量與排泄量接近相等時的血濃度.藥物達到這個穩態濃度的時間一般大約是該藥的5個半衰期.
警告
半衰期是對剩下物質的一半的統計意義上的估值,而不是真實的值。比如,如果該物質只剩下一個院子,在半衰期時間過去之后就不會只有半個原子。而是1個或0個剩下。剩下的物質越多,半衰期的計算會越準確。
簡介藥物的半衰期一般指藥物在血漿中最高濃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時間。例如一個藥物的半衰期(一般用t1/2表示)為6小時,那么過了6小時血藥物濃度為最高值的一半;再過6小時又減去一半;再過6小時又減去一半,血中濃度僅為最高濃度的1/8。 詳細說明
你需要準備
科學計算器
參考
Wikipedia entry: Half-life
小鼠尾靜脈注射有熒光的物質,現已分時間段尾靜脈取血測血液中的熒光物質的熒光強度,請問如何計算該熒光物質的血漿半衰期?文獻上血漿半衰期橫坐標為時間梯度,縱坐標為
http://en.wikipedia.org/wiki/Half-life
生物鏈時,我明白了生物鏈不是項鏈,而是由動物植物微生物組成的相互依存的鏈條;生物鐘不是鬧鐘,而是自己體內的無形的生物鐘;在太空中無論怎么大聲說話,別人都聽不見;我還學到了很多很多……當學到了這些有趣的知識后,我會迫不急待地與爸爸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怎樣計算元素半衰期?
1.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數發生衰變時所需要的時間,叫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長短差別很大,短的遠小于一秒,長的可達數萬年。
藥物半衰期的計算
當測定藥物半衰期時,藥物單次靜脈注射給藥后,可在不同時間取血檢測藥物濃度,至少取6~7個點,以判斷曲線類型。若以藥物濃度的對數對時間作圖,得一直線,由直線上任意兩點算出斜率。
斜率(b)=(logc1-logc2)/(t1-t2)
式中c1和c2為直線上任意兩點濃度,t1和t2分別為該濃度相應的時間。
當符合一室模型藥物靜脈注射后,可準確地測知兩個不用時間(t1,t2)的血藥濃度(c1,c2)后,即可代入b= -K/2.303,求出消除率常數b。
k= - 2.303 *b
而t1/2與k的關系如下: t1/2 = 0.693/k
按該公式,可以計算上述半衰期。
半衰期怎么計算給藥間隔時間
半衰期怎么計算給藥間隔時間
穩態血濃度是指多次定時定量規律服藥后,藥物的吸收量與排泄量接近相等時的血濃度.藥物達到這個穩態濃度的時間一般大約是該藥的5個半衰期.
誰能教我藥物半衰期怎么就算的?題是某藥物半衰期為7小時,多少小時能達到…
簡介 藥物的半衰期一般指藥物在血漿中最高濃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時間。例如一個藥物的半衰期(一般用t1/2表示)為6小時,那么過了6小時血藥物濃度為最高值的一半;再過6小時又減去一半;再過6小時又減去一半,血中濃度僅為最高濃度的1/8。
詳細說明 藥物的半衰期反映了藥物在體內消除(排泄、生物轉化及儲存等)的速度,表示了藥物在體內的時間與血藥濃度間的關系,它是決定給藥劑量、次數的主要依據,半衰期長的藥物說明它在體內消除慢,給藥的間隔時間就長;反之亦然。消除快的藥物,如給藥間隔時間太長,血藥濃度太低,達不到治療效果。消除慢的藥物,如用藥過于頻敏,易在體內蓄積引起中毒。
每一種藥物的半衰期各不一樣;即使是同一種藥物對于不同的個體其半衰期也不完全一樣;*與兒童、老人、孕婦,健康人與病人,藥物半衰期也會有所不同。通常所指的藥物半衰期是一個平均數。肝腎功能不全的病人,藥物消除速度慢,半衰期便會相對延長。如仍按原規定給藥,有引起中毒的危險,這點必須特別注意。
根據半衰期的長短給藥,可以保證血藥濃度維持在最適宜的治療濃度而又不致引起毒性反應。常用的適宜方案是首次給以全負荷劑量,然后根據藥物半衰期間隔一定時間,再給以首次劑量的一半。例如磺胺嘧啶1克能在血中產生有效濃度,其半衰期為17小時,因此適宜方案是每日服兩次,首劑2克,以后1克一次。
注意事項 但對一些半衰期過短或過長的藥物,如仍按半衰期給藥,前者可能給藥次數太頻;而后者血藥濃度波動較大,甚或由于間隔時間太長,易于遺忘給藥。鑒于上述情況,對于素性不大的藥物,如半衰期過短,可以加大首次劑量,使其在間隔時間末段仍保持有效劑量。倘若藥物的治療指數小,半衰期又短,如去甲腎上腺素,一次注射僅維持幾分鐘,就必須采用靜脈滴注法給藥。倘若某藥物的半衰期大大超過24小時,則可采用首次劑量和每天服用維持量的方案。維持量的大小可以根據該藥首次劑量、每天給藥量和該藥的半衰期運用公式計算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