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有一個火車站因其獨特的站名而廣為人知,這個站沒有售票窗口、檢票口,甚至也沒有傳統意義上的站臺,它就是“六個雞站”。2017年,正值農歷雞年,六個雞站因其新奇且應景的站名在網絡上迅速走紅。盡管時間流轉,幾個春秋已過,六個雞站仍不時成為自媒體探訪的焦點。
六個雞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74年,它因坐落在六個雞村而得名,是滬昆鐵路上一個不起眼的五等小站。在短視頻博主的鏡頭下,這個車站顯得異常“袖珍”,僅有幾名工作人員值守,進出車站的鐵門平時上著一把小號U型鎖,只有在旅客進出時才會開啟。旅客進出站需由安全員引導,穿越鐵軌步行通過。
盡管規模不大,但六個雞站的功能卻不容輕視。據人民鐵道報報道,每天有超過170趟列車從該站附近經過,盡管鮮有列車在此停靠。作為五等車站,它的主要職責是確保列車安全會讓或越行。唯一在此辦理客運業務的是5640/5639次列車,這趟列車往返于貴陽和玉屏之間,沿途停靠包括六個雞站在內的14個站點,服務上百個村寨的居民。其中,黃平、寶老山、加勞、桐木寨等車站與六個雞站類似,均為四等或五等車站,同樣沒有售票窗口,也不支持網上售票,乘客需先上車后補票。
六個雞站的首次走紅是在2017年農歷雞年春運期間,一張帶有六個雞站站牌的職工拜年照在網絡上廣泛傳播。這個原本隱藏在貴州群山之中的小站因此一躍成為熱門打卡地。
11月27日,六個雞村黨支部書記劉州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自那次走紅以來,村里迎來了許多陌生游客,村民們對此感到非常高興。他透露,“六個雞”這個地名背后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很久以前,一對兄弟在此開墾荒地,因無力繳納稅賦,便將6只雞作為稅賦上交官府,從此得名“六個雞”。在2014年全國第二次地名普查期間,六個雞村還因地名奇特而入選了全國59個最奇葩地名之一。
劉州盛表示,近年來,隨著網友們不斷發布到六個雞站打卡的視頻,該站不時迎來客流小高峰。村民們已經逐漸習慣了游客的到來,并熱情地歡迎他們。他有一個心愿,那就是希望未來六個雞站的外地游客數量能夠超過本地村民,從而帶動當地的農產品銷售和旅游業發展。為此,村里計劃修建一條從村子通往六個雞站的公路,并新建一座公廁和幾間民宿,以更好地服務外地游客,承接住這股流量紅利,助力村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