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些不法之徒為了追求非法利益,扮演起“跨國婚介”的角色,打著介紹外籍女性的幌子,誘導國內單身男性青年出國相親、成婚,結果致使多人蒙受財產損失。最近,山東省夏津縣檢察院依法對周某與李某提起了公訴,法院一審判決周某獲刑二年六個月,緩刑三年,并處罰金二萬元;李某則被判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二年六個月,同時處罰金一萬五千元。
回溯至2018年,福建籍的周某在短視頻平臺上發布了關于巴基斯坦相親的視頻,宣稱能以低價為客戶介紹外籍女性。山東籍的李某看到后主動聯系了周某,兩人一拍即合,決定聯手合作。周某的任務是在巴基斯坦物色未婚女青年,而李某則負責在國內招攬客戶。為此,李某專門開設了一家婚介服務中心,利用微信朋友圈、快手等社交平臺大肆宣傳涉外婚介信息,成功吸引了一大批未婚男青年的關注。
王某,一位35歲的未婚男青年,多次相親失敗后,被李某的廣告所吸引。他認為娶外籍新娘的費用相對較低,只需十幾萬元,遠低于當地的彩禮和購房要求。盡管起初心存疑慮,但在李某展示了所謂的成功案例并承諾不成功全額退款后,王某最終支付了1.5萬元的定金,并跟隨李某前往巴基斯坦相親。期間,他又支付了8.5萬元的費用。然而,王某在巴基斯坦逗留了數月,卻未能如愿帶回新娘,且費用也未得到退還。
王某的遭遇并非個例,潘某和張某也經歷了類似的騙局。他們同樣在輕信李某的承諾后,簽訂了出國相親服務合同并前往巴基斯坦。周某不僅為他們辦理了入教手續,還組織了相親活動,安排了彩禮和婚禮。三人共計支付了37萬余元。然而,婚禮過后,新娘們要么頻繁索要財物,要么直接失聯。甚至有人舉報周某等人涉嫌拐賣人口,導致他們被巴基斯坦警方帶走調查。
回國后,三人多次向李某索要退款,但由于大部分費用已交給周某和巴基斯坦新娘,李某無力償還。無奈之下,他們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隨后將周某抓捕歸案。然而,由于此案涉及跨國取證和追贓的復雜性,幾位相親男青年的損失大部分未能挽回。
針對此案,檢察官劉奎芬提醒廣大單身青年,涉外婚介行為在我國是違法的,且編造虛假事由出境不僅人身安全無法得到保障,還可能引發涉外糾紛。因此,單身青年應保持警惕,切勿輕信不實宣傳,堅決抵制此類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