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據最新報道,專家指出,“碎片化睡眠”的危害性極大,其影響程度堪比熬夜,能夠引發代謝綜合征,擾亂機體代謝平衡,包括血糖調節失常,可能誘發高血糖或血脂異常等健康問題。此外,“碎片化睡眠”還會給心血管系統帶來沉重負擔,長期如此或頻繁出現此類睡眠模式,更會增加罹患老年癡呆等老年性疾病的風險。
碎片化睡眠,作為一種普遍的睡眠障礙,指的是在睡眠過程中因各種原因導致的頻繁中斷和覺醒現象。
導致碎片化睡眠的因素主要包括:
生活習慣因素:晚上攝入咖啡因、酒精,睡前使用電子屏幕,以及不規律的作息時間等,都是導致睡眠碎片化的生活習慣因素。
環境因素:嘈雜的噪音、不適宜的光線、溫度波動以及床墊和枕頭的不舒適等環境因素,也會干擾睡眠質量,導致睡眠碎片化。
心理因素:壓力、焦慮情緒以及抑郁狀態等心理因素,同樣可能引發睡眠中斷。
生理因素:如睡眠呼吸暫停、慢性疼痛以及荷爾蒙水平的變化等生理因素,也可能導致睡眠碎片化。
藥物因素:部分藥物,如某些抗抑郁藥物和利尿劑,可能會產生副作用,影響睡眠連續性,導致碎片化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