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心梗、腦梗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尤其是早晨時段,被稱為“高危時刻”。根據流行病學研究,大約40%的心梗和29%的心源性猝死事件發生在清晨,老年人群的風險更為顯著。多項國際研究,包括澳大利亞、西班牙和美國的研究,均指出上午6點至12點是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的高峰期,早上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比其他時間高出40%。
針對這一現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心臟中心的主治醫師王冠男給出了科學的解釋。他指出,早晨起床時,人體會分泌腎上腺素等應激激素,這會導致血壓升高,增加心梗的風險。此外,從睡眠狀態到清醒狀態,交感神經變得興奮,血管收縮,血壓進一步升高。同時,心跳加速,心肌耗氧量增大,對于有冠脈病變的患者來說,更容易出現心肌缺血和斑塊破裂,從而引發急性心梗。另外,清晨時段的血液相對濃縮,加上血壓的波動,會改變血流動力學,增加血管內壁的壓力,可能導致血管內斑塊破裂,增加血栓的形成風險。
因此,專家建議,在冬季早晨醒來時,不要急于起床,可以先在床上靜躺片刻,然后坐起活動一下身體,再緩慢下床。這樣的動作可以幫助身體逐漸適應從睡眠到清醒的狀態,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