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迎來小暑節氣,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小暑即為“小熱”,意思是雖然已經能夠感受到天氣的炎熱,但是并未達到一年內最熱,小暑只是炎炎夏日的開始。
在小暑時節,天氣炎熱、雷暴頻繁,也是萬物狂長的時節。今年的夏季天氣異常,高溫肆虐,高溫來得早、來得猛,還沒等到小暑節氣的來臨,北京就已經遭遇了多輪高溫天氣,最高氣溫屢屢突破40℃。
小暑過后,伏天也馬上來臨。今年多地將迎來40天的超長伏天,即將在7月11日開始的初伏。所謂“熱在三伏”,三伏天通常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盡管小暑這個時節陽光猛烈、高溫潮濕多雨,但對于農作物來講,雨熱同期有利于成長。
古人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在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由于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墻角下以避暑熱;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小暑時節,民間有“食新”“吃餃子”“吃炒面”等習俗。在農歷的六月初六這天,民間有曬書畫、衣物的習俗。據說此日晾曬后,可以避免被蟲蛀,所以有“六月六,曬紅綠”的說法。
在中國北方地區,還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餃子長期以來都是北方廣大地區老百姓最愛的食物,俗語“好吃不過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