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6日),我國進入夏天的第三個節氣——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之第九個節氣,干支歷午月的起始。斗指巳,太陽黃經達75°,于每年公歷6月5-7日交節。此時我國大部天氣漸熱,高溫頻發,同時雨水增多,南方多地進入一年中雨水最多的時期。芒種正值三夏大忙時節,所謂:“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
夏天的色彩日益濃烈,五彩繽紛的春已退場,芒種民間會舉辦儀式為花神踐行,祈求來年春再會,小說中的“黛玉葬花”就在芒種期間。此時,江南正是梅子成熟時,青梅可消暑生津解油膩,當地人們會拿來釀酒或煮制后食用。
“芒種”含義是“有芒之谷類作物可種,過此即失效”。這個時節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適宜晚稻等谷類作物種植。農事耕種以“芒種”這節氣為界,過此之后種植成活率就越來越低。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于節令的反映。
在這個時期,農民們要忙于田間地頭的各種農事活動,例如耕種、插秧、施肥、除草、澆水等等,以確保作物能夠順利生長并獲得豐收。同時,人們也會注意夏季的飲食、健康、防暑降溫等方面的保健措施。
當然,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農業生產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依賴于節氣和人力的規律。但是,芒種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節氣,仍然對人們的生活和思維方式產生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