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多地接連降雨導致待收割小麥發霉發芽的視頻刷爆網絡。眼下恰逢小麥收獲季,5月25日以來,連續6天的大雨給當地小麥收割帶來較大影響,也引起了公眾的高度關注。
河南是我國的糧食主產區,河南的糧食安全不僅直接關乎當地農民的“飯碗”,也關乎國家糧食安全。針對當前小麥收割形勢,官方已全面開展措施,及時止損,希望做到“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這次“爛場雨”天氣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降雨持續時間長,從5月25日開始一直持續到5月30日,正好與小麥成熟期高度重合。其次,影響范圍廣,全省17個省轄市和濟源示范區都受到了降雨的影響,尤其是駐馬店、南陽等地的影響更為嚴重。最后,降雨量大,全省平均降雨量達到35毫米,其中商丘81.3毫米、周口55毫米、駐馬店48.8毫米。
這場意外的天氣給農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小麥的品質和產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農民們不得不面對積水倒伏的小麥田,盡可能地搶收成熟的小麥,并希望能夠減少進一步的損失。
對于當前河南小麥的收割進度,官方統計顯示,5月23日開始組織豫南成熟地區搶收小麥,雨前共搶收178萬畝,成熟小麥基本搶收完畢,降雨至今又組織搶收208.3萬畝。截至5月29日,累計收獲386.3萬畝,占河南全省8500萬畝小麥面積的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