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多地蔬菜價格呈現出持續上漲的趨勢。根據農業農村部的最新數據,本周全國286家產銷地批發市場的19種蔬菜平均價格達到了4.97元/公斤,相較于上周上漲了10.9%,同比去年同期更是大幅上漲了36.2%。這一變化讓不少消費者感嘆,原本家常的蔬菜價格如今變得有些“不尋常”。
在北京新發地市場,上午十點時分,市場內已經停滿了裝滿各類蔬菜的貨車。商戶李勁力的兩車茄子已經售出了大半,而且前來要貨的電話仍然絡繹不絕。他的茄子主要來自河北和遼寧,當前的批發價格是4.7元一斤,每天的銷售量都能達到4萬斤左右。與去年相比,無論是價格還是銷量都有了顯著的增長。
李勁力表示:“與7月份相比,價格漲了將近1元左右,而去年同期這個階段的價格也就2元左右。”他解釋說,由于天氣原因,茄子掉了不少花,導致產量減少,價格也隨之上漲。同樣,生菜的價格也有明顯的漲幅。商戶馬俊思表示,近一個月內,他家的生菜價格已經上漲了約50%。
在安徽合肥,當地的蔬菜零售均價已經達到了每公斤7元以上。在30種蔬菜品種中,有20個品種的價格出現了上漲。其中,黃瓜、白蘿卜、冬瓜等品種的漲幅較大,平均較上一周的漲幅在6%到8%左右。
安徽合肥周谷堆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信息員王萍表示:“整個蔬菜市場的交易還是比較活躍的。但是,由于近期持續的高溫天氣,我們地產菜的上市量不足。目前,像莧菜、韭菜、空心菜等葉菜類的批發價都維持在2元/斤以上。”
那么,近期各地蔬菜漲價的具體原因是什么呢?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的副研究員張晶給出了專業的解釋。她表示:“主要原因是七八月份正處于蔬菜生產供應的‘夏淡’期。夏季的高溫多雨天氣不利于蔬菜的生長,因此每年這個時候菜價都會開始轉入季節性上行。而且,今夏7月初,湖南、山東、四川、安徽等地遭遇了強降雨和雷暴等對流天氣,部分地區還發生了洪澇災害,這對當地的蔬菜生產、采收和外運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以市民反映較多的黃瓜為例,由于3月到6月期間黃瓜價格連續走低,部分產區提前拔秧換茬。加上前段時間降雨頻繁,導致黃瓜的坐果率低,產量不足。這使得市場供應出現了短暫的斷茬現象,黃瓜的批發價格一度上漲了40%以上。不過,目前部分產區的價格已經出現松動。隨著新茬黃瓜的陸續上市,預計價格將回歸合理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