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媒體報道了湖北襄陽一起關于保潔大爺幫助商戶捕鼠時被老鼠咬傷的事件,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保潔大爺石師傅在協助商戶處理鼠患時,不幸被老鼠咬傷,治療費用接近3000元。然而,商戶對此表示異議,認為只需接種破傷風和狂犬疫苗,其他治療項目并不必要。這一事件在社交媒體上激起了熱烈的討論,尤其是關于被老鼠咬傷后是否需要接種狂犬疫苗的問題。
針對這一疑問,多位專家和權威指南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李侗曾表示,小型野生嚙齒類動物(如松鼠、大鼠、倉鼠等)咬傷后,通常不需要進行狂犬病暴露后預防。這是因為目前尚未有證據表明這些動物能將狂犬病傳播給人類。《常見動物致傷診療規范(2021年版)》和《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6版)》等權威文件也均指出,嚙齒類和兔形目動物極少感染狂犬病,且未發現其導致人類狂犬病病例的證據。
進一步地,《北京市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技術指南(試行)》也提及,雖然老鼠和兔子作為哺乳動物有可能感染狂犬病,但它們作為人類狂犬病傳染源的意義并不大。因此,在遇到此類動物咬傷事件時,通常不建議接種狂犬疫苗。
然而,也有專家指出,個體情況可能存在差異。如果遇到極個例事件,暴露后預防應根據公共衛生部門的意見進行靈活評估。某疾控中心工作人員也表示,如果患者強烈要求接種狂犬疫苗,他們也會滿足其需求。
總的來說,被老鼠咬傷后是否需要接種狂犬疫苗的問題,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判斷。在大多數情況下,由于嚙齒類動物極少攜帶狂犬病病毒,因此不需要進行暴露后預防。但如果出現特殊情況或患者有強烈的接種意愿,也可以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