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氣象局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最新消息,受太陽日冕物質拋射活動的強烈影響,過去24小時內,地球經歷了長達15小時的地磁暴過程。其中,北京時間8月12日11時至17時,地球遭遇了Kp指數為7的大地磁暴,顯示出地磁活動的顯著增強。目前,這一地磁活動仍在持續,對地球空間環境造成深遠影響。
風云三號E星作為地球同步軌道上的重要探測衛星,同步監測到了地磁Dst指數的快速下探,進一步證實了當前地磁活動已達到大地磁暴水平。這一監測數據為科學家研究地磁暴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與此同時,我國首顆探日衛星“羲和號”傳回了太陽的最新監測圖像。圖像顯示,太陽表面存在多個活動區域,其中面積較大的活動區編號為13784和13780,這些區域具有復雜的磁場結構,并積聚了大量能量。專家分析指出,這些區域隨時有爆發耀斑或再次發生日冕物質拋射的可能,對地球未來的空間天氣狀況構成潛在威脅。
受到之前數日太陽連續活動的影響,8月13日地球仍有發生磁暴的風險。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正密切關注太陽的最新動態,以便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為相關領域的科研工作和生產活動提供有力支持。
地磁暴作為一種典型的太陽爆發活動現象,其發生與太陽日冕物質拋射密切相關。當太陽爆發時,數以億噸計的帶電粒子流以高速拋離太陽表面,這些粒子流攜帶著強大的磁場能,一旦命中地球,就會引發地磁場方向與大小的變化,即地磁暴。地磁暴不僅會影響地球的空間環境,還可能對航天器、衛星導航、航空飛行以及電網等基礎設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