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江蘇省內發生一起悲劇,因救護車轉送錯誤醫院區域,一名患者錯失最佳救治時機,最終不幸離世。事后,患者家屬依法維權,將涉事的兩家醫院告上法庭,并成功獲賠101萬余元。此事迅速在網絡上發酵,引發公眾對醫療責任及救護車管理的深刻反思。
事件的起因是江蘇居民許某因胸痛加劇,入住泰州某醫院。經初步診斷,醫生認為其病情嚴重,建議轉至揚州某醫院的西區進行專業治療。然而,在轉院過程中,由于手寫轉院單未明確標注具體院區,救護車錯誤地將許某送至了該醫院的東區。東區醫生未能及時識別許某的危重病情,也未與西區相關科室進行有效溝通,導致許某在醫院內滯留8小時,錯過了寶貴的救治時間。盡管后續得到治療,但許某病情迅速惡化,最終離世。
面對這一結果,許某家屬對兩家醫院的處理方式極為不滿,認為救護車轉院失誤及醫院管理失職是導致悲劇的主要原因。于是,家屬將泰州醫院和揚州醫院告上法庭,要求賠償。
法院經過審理認為,泰州醫院在填寫轉院單時未注明具體院區,導致救護車送錯地點,延誤治療;揚州醫院東區醫生未能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也未及時溝通,進一步加劇了誤診誤治。同時,法院也指出,家屬在轉院過程中未能及時發現并糾正錯誤,負有一定責任。綜合考量各方過失,法院裁定泰州醫院承擔45%責任,揚州醫院承擔20%責任,患者家屬承擔剩余責任,并判決兩家醫院共同賠償家屬101萬余元。
此判決引發了廣泛的社會討論。部分網友對醫療系統提出質疑,認為醫院和急救車在關鍵時刻存在管理漏洞和失誤,呼吁加強醫療管理水平。也有網友認為,家屬在發現送錯醫院后未能及時糾正,同樣應承擔責任。此外,還有網友關注到醫療資源的分配問題,認為東區和西區醫療能力差異可能是導致悲劇的原因之一,建議轉院時應明確標注醫療條件。
同時,也有聲音指出,許某家屬能通過法律途徑獲得賠償,可能與家庭背景有關,這引發了公眾對公平醫療和法律維權能力的關注。此次事件再次提醒人們,醫療事故的防范和處理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強醫療管理、提高責任意識、完善急救體系,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