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秋佳節,月餅市場顯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沉靜氛圍。據權威機構——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協會的最新數據揭示,相較于去年,今年的月餅產業遭遇顯著挑戰,預計總產量將縮減至約30萬噸,銷售額則可能滑落至200億元附近,這一趨勢清晰地映照出市場需求的疲軟態勢。
一方面,經典月餅品類正經歷銷售寒冬,眾多烘焙工坊與代工企業面臨著訂單量的大幅下滑,迫使企業不得不采取緊縮開支的應對措施。另一方面,為緩解庫存積壓,酒店及傳統線下銷售渠道提前吹響了促銷號角,希望通過折扣優惠吸引顧客,但成效似乎并未如預期般顯著。
這一市場現象背后,是消費者健康意識的覺醒與消費偏好的變遷。隨著對健康飲食的日益重視,高熱量的傳統月餅逐漸被貼上了“非健康”的標簽,加之市場上琳瑯滿目的新穎糕點與面包產品不斷推陳出新,消費者的日常選擇更加多元,對月餅的特定需求自然有所減退。同時,性價比成為消費者決策的重要考量因素,即便是月餅禮盒價格有所調整,集中落在70至220元的區間內,市場反饋依然顯得較為冷淡。
然而,在這股寒流之中,跨界品牌的崛起成為一抹亮色。它們精準定位年輕消費群體,推出了一系列低糖低脂、風味獨特的月餅產品,并巧妙運用創意營銷策略吸引顧客眼球。從好利來到奈雪的茶,再到星巴克,這些品牌不僅在食材與口味上大膽創新,還通過跨界聯名、強化性價比以及主打健康理念等策略,成功在市場中開辟出一席之地,實現了對傳統月餅品牌的分流。
面對跨界品牌的強勁攻勢,傳統月餅品牌亦不甘示弱,紛紛啟動產品升級與轉型計劃。它們致力于在月餅中融入更多健康元素,如低糖堅果、豐富果仁等新型配料,以滿足消費者對多樣化與健康化的需求。同時,品牌間的營銷戰役也愈發激烈,線上直播、地域文化特色推廣及跨界合作等多元化營銷手段層出不窮,旨在打破市場同質化競爭局面,拓展新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