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則“爺爺沉迷刷手機導致3歲孫子溺水身亡”的悲劇引起了社會對老年人沉迷網絡的廣泛關注。隨著短視頻和直播的興起,不少老年人深陷其中,甚至出現了“網癮老人”的現象。他們沉迷于各種短視頻、短劇,不僅忽視了周圍的世界,還容易掉入大數據編織的“信息繭房”,引發一系列問題。
針對這一現象,某法治媒體開設了“依法破解老年人網絡沉迷”專欄,推出系列報道以探討和解決老年人網絡沉迷問題。報道指出,近兩個月來,中老年題材的短劇在短劇榜單中占據主導地位,吸引了大量老年人觀看。這些短劇往往劇情離譜,但老年人卻樂此不疲,每天花費數小時觀看。
然而,刷短劇不僅耗費精神,還可能帶來經濟損失。一些老年人在觀看短劇時,為了解鎖劇情或購買虛擬商品,不惜花費大量金錢。由于他們對網絡支付和網絡消費辨識能力較弱,很容易陷入誘導消費的陷阱。一些子女在發現后,試圖追回錢款,但往往因為系統顯示“已經觀看”或“系成年人付款”而遭到拒絕。
專家指出,部分小程序短劇利用老年人的認知弱點,通過洗腦式營銷和誘導消費陷阱,讓老年人深陷其中。為了規范市場秩序,打擊誘導消費陷阱,監管部門需要久久為功,各視頻平臺也需要壓實主體責任。
同時,報道也分析了老年人沉迷短劇的原因。一些短劇通過貼近中老年人生活的情節和獨特的“情緒價值”,吸引了大量老年觀眾。這些短劇往往劇情拖沓、反轉不斷,雖然邏輯不通,但卻能滿足老年人對浪漫、逆襲等元素的渴望。此外,一些老年人因為退休在家無聊,或是對社交軟件上的功能不熟悉,也容易陷入短劇的“圍獵”。
針對老年人沉迷短劇和過度付費的問題,專家建議短劇小程序和平臺應統一收費模式、強化告知義務、落實明碼標價、優化自動續費機制等。同時,相關平臺也可以開通老年人付費模式,通過多次提醒、大字或顯著標識進行告知以及設置付費上限等方式,建立老年人防沉迷模式。此外,子女也需要加強對老人的陪伴和關心,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數字生活。
總之,老年人沉迷網絡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來解決。只有通過加強監管、規范市場秩序、提高老年人的網絡素養和防騙意識等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止老年人沉迷網絡并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