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月餅市場的景象相較于往昔的熱鬧氛圍顯得尤為冷清,不僅消費者感受到節日消費的淡薄,廠商、酒店及零售商也紛紛表示月餅銷售遭遇寒流。在北京、上海等多地的實地探訪中,這一趨勢得到了直觀印證。
北京北四環某商場外,曾是哈根達斯與星巴克月餅提貨熱點的區域,今年卻異常寂靜,缺乏節日應有的喧囂。往年常見的月餅兌換棚與“黃牛”身影均難覓蹤跡,反映出市場需求的顯著下滑。
永輝超市與卜蜂蓮花等連鎖超市內,月餅專區雖依舊設立,但顧客寥寥,形成鮮明對比。超市員工透露,除個別知名品牌尚能維持一定銷量外,多數月餅品牌面臨銷售困境,不得不采取降價促銷手段以加速庫存周轉。
酒店行業同樣未能幸免,月餅銷售指標完成難度加大,迫使酒店采取降價乃至“搭售”策略,試圖在有限時間內清理庫存。這種策略的轉變,無疑進一步凸顯了市場需求的疲軟。
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協會的數據預測與實際情況相吻合,指出今年中秋節月餅產量與銷售額或持平甚至略降,市場競爭因銷售周期縮短而更加激烈。同時,平價與高端月餅禮盒并存,但主流價格帶已明顯下移,天價月餅禮盒基本退出市場,過度包裝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然而,即便月餅價格更加親民,整體消費依然不振。多位業內人士指出,企業團購、員工福利及節日走訪需求的減少是導致銷售下滑的主要原因。這一變化不僅體現在月餅市場,還波及到其他食品領域,促使企業尋求轉型,開發更貼近日常需求的健康食品。
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也呈現出新的特點,即更加理性與健康導向。他們對月餅禮盒的價格敏感度提升,更傾向于選擇性價比高的產品,同時關注食品的健康屬性。這種消費觀念的轉變,無疑為月餅市場乃至整個食品行業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
綜上所述,今年中秋月餅市場的冷清現象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面對市場變化,企業需及時調整策略,以適應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尋求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