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產業的創新發展,道阻且長,但緊要處的那幾步,尤為引人注目。當下,家電產業正面臨新的拐點:我國家電市場已從單純的“增量時代”進入到“增量和存量并重時代”。
據統計,2023年,冰箱、洗衣機、空調等主要品類家電保有量超過30億臺,面對越來越“內卷”的家電市場,企業第一增長曲線已接近達到頂峰。中國家電,是世界市場上的一張閃亮名片,也是國內消費者眼中的“國貨之光”。面向2024,家電企業正強勢“鎖定”第二增長曲線。
往高端去,做深產業
近日,成立不久的海盈康,作為海爾集團指定的受讓方,以125億的總價收購“中國血王”上海萊士。巨資收購龍頭,海爾劍指“高端”。此前,海爾就對此次收購專門作出解釋:戰略入股上海萊士,將助力海爾集團大健康品牌盈康一生進一步完善血液生態產業鏈布局,是海爾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1月27日舉辦的海爾集團創新年會上,從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發布的戰略報告中,可以清晰看到海爾的產業雄心。海爾提出,2024年,聚焦智慧住居賽道和產業互聯網兩大賽道,在每個賽道都成為行業引領者。其中,在產業互聯網賽道,要做強三大平臺、做深四大垂直行業。三大平臺分別是: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海創匯創業加速平臺和海永順跨境服務平臺。四大垂直行業分別是:大健康產業、城市治理互聯網、汽車產業互聯網、新能源產業互聯網。
海爾亦明確提出,大健康產業要圍繞上海萊士、海爾生物、盈康生命三個上市平臺,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健康產業生態。由此可見,收購上海萊士,是海爾做大做強大健康產業的重要落子。而從大健康產業到產業互聯網,步步深入的精密布局,顯示出海爾面向未來擘畫的產業新圖景:縱向,是高端產業的延伸。而橫向,則是產業高端的攀升。
另一個青島家電巨頭海信,可謂與海爾不謀而合。發力高端產業,海信從來都不手軟,比如,早在2021年海信就收購了日本的三電汽車電子,進入到了新能源領域,開拓出了新產業。
高端產業,是轉型到更有價值的產業中。業內人士提出,在AI、物聯網等新技術發展之下,2024年,家電巨頭將在半導體、能源、汽車等新領域加速出擊,并在全球市場尋找并購機會。向高端產業加速滲透,海爾、海信、美的等家電龍頭都在夯實自己的底座。
中國家用電器商業協會秘書長張劍鋒認為,從家電巨頭業績表現來看,頭部品牌進擊勢頭強勁,并逐步向品牌高端化、產品高端化的“兩高”發展,產品的利潤空間增加,企業的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在消費品質化、高端化的大背景下,高端大家電市場快速增長。
2023年,海爾旗下高端家電品牌卡薩帝業績增長了14%,美的公司旗下高端家電品牌COLMO銷售收入達20多億元,海信旗下璀璨高端全套智能家電業績增長135%。
放眼2024年,家電行業在結構性調整中將醞釀更多新機遇。中國家電業將在全球產業競爭中持續引領,書寫中國制造新輝煌。
往海外去,把路走寬
在海信視像科技公司智能制造車間,每21.4秒就有一臺液晶電視下線。過去的2023年,海信系電視以2585.2萬臺的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二。
海外市場,是海信的增長新引擎。2023年海外出貨增長12.2%。其中,在歐洲市場,海信系電視出貨量占有率為9.89%,同比增長3.42個百分點;在北美地區,海信系電視出貨量占有率14.90%,同比增長2.15個百分點;在日本市場,海信系電視(含東芝)出貨量占有率33.42%,高居第一。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家電企業海外布局正從“走出去”轉變為“走進去”,這其中做好價值出口是關鍵。過去,中國家電在海外市場以“價廉物美”著稱,在高端市場上難與歐美、日韓等家電企業匹敵。如今,這一局面正在改變。
這離不開中國家電企業久久為功的品牌出海。格力從出海第一站開始就堅定亮出“中國造”,十幾年前海爾就已推出高端家電品牌卡薩帝,海信在自主研發的ULED和激光電視技術上與海外知名品牌同臺競技……正是對海外市場的前瞻布局,中國家電企業在全球化進程中走得更快、走得更穩。
回到當下推進新型工業化的語境中,全球化仍是中國制造業決勝未來的核心關鍵詞之一。配置全球資源,謀求發展突破。家電企業在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道路上正在繪就全新增長曲線。
對此,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執行理事長姜風說,基于中國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優秀的工業設計和產品創新能力,構建全球化的品牌形象,正是優質家電企業下一段征途的工作重心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