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后的2023年,戶外活動的熱度持續升溫,越野跑、騎行、徒步等運動成為大眾的新寵。這一趨勢不僅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更使得過去與專業戶外場景緊密相連的沖鋒衣等裝備一躍成為市場的新寵。在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雙重推動下,“戶外”已經成為體育產業中最炙手可熱的領域。
然而,這一領域的繁榮也帶來了激烈的競爭。隨著越來越多的品牌涌入這一市場,如何在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每一個運動品牌都必須深思的問題。
隨著國際一線戶外品牌北面的亞太區業績持續高漲,其中大部分增長由中國市場貢獻,中國戶外運動市場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繁榮。本土品牌探路者和凱樂石亦感受到了這股消費熱潮,熱門產品供不應求。這一轉變不僅反映了社會潮流和大眾生活方式的變化,更揭示了戶外運動在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
回顧十多年前的戶外運動熱潮,那時的主要消費者群體是硬核山友,年齡相對成熟,消費和話題局限于一個“小圈子”。如今,20多歲的年輕人成為消費主力,他們的需求也從單一的功能性拓展為多元的自我表達。這種變化體現了年輕一代對于戶外運動的熱情與追求,也推動了市場的快速擴張。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我國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這一標志性事件與戶外運動熱潮的興起有著密切的關聯。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我國戶外運動參與人數已超過4億人次,參與率接近30%,盡管與歐美發達國家超過50%的參與率相比仍有差距,但這也意味著中國戶外運動市場仍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這一巨大的商機自然吸引了眾多資本的涌入。除了安踏早早收購專業戶外品牌始祖鳥和薩洛蒙進行前瞻性布局外,去年眾多品牌也紛紛涌入戶外市場。然而,目前中國市場上的高端戶外裝備幾乎全部來自海外品牌,本土品牌探路者和凱樂石雖然在中高端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但在品牌溢價方面仍與國際大牌存在差距。
“單從產品質量看,國內戶外品牌與國際大牌不相上下,甚至有些技術指標我們是領先的。我們缺的是品牌積淀和市場開拓經驗。”探路者集團戶外副總裁韓曄表示。因此,對于本土品牌來說,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不僅需要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更需要加強品牌建設和市場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