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的一處海鮮養殖基地,成功試養了200萬顆珍珠貝苗。且末縣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的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劉宇,在該基地調研時透露,養殖人員每隔十天會檢查一次珍珠貝的生長狀況。令人振奮的是,這些珍珠不僅形態圓潤飽滿,而且試養效果極佳,預計最早將于明年下半年,消費者就能親眼見到這來自沙漠的寶貴珍珠。
據該基地的技術總顧問陳家珍介紹,新疆沙漠產出的珍珠,在色澤和形狀上,完全可以與廣西北海以及國際上的主要珍珠產區相媲美。這里的珍珠完全是天然無污染的,無論是用于中藥的制作,還是作為首飾佩戴,都讓人十分放心,其市場潛力十分巨大。
廣西北海是我國著名的珍珠產地,但新疆的沙漠戈壁環境,為何能與這樣的傳統珍珠產區相抗衡呢?
陳家珍解釋說,塔克拉瑪干沙漠因其人跡罕至、無污染的特點,為優質海鮮的培育提供了理想的場所。再加上先進的生態養殖技術,使得產出高品質的海鮮和珍珠成為可能。
在沙漠養殖海鮮,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水質。陳家珍指出,該基地通過沙漠鹽堿水的處理,還原了海水環境來養魚。魚類的糞便則通過微生物技術轉化為氨基酸、硝酸鹽、鈣鎂鉀鹽等化合物,這些化合物被藻類吸收后,生長出的植物又為珍珠貝提供了優質的養料。同時,珍珠貝還可以凈化水質、產生微生物,為魚類提供養料,形成了一個良性的生態循環。整個養殖過程中,沒有添加任何化學成分,從而確保了沙漠海鮮及其衍生品的優良品質。
目前,這些先進的海鮮養殖技術已經在克州和且末縣的海鮮養殖基地得到了應用,并且在克州實現了海鮮產品的量產。這些海洋魚、蝦蟹等水產品已經走出新疆,銷往全國各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