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南京一家醫院接收了一名年僅17歲的晚期宮頸癌患者,這成為當地年齡最小的此類病例。專家指出,近年來,我國宮頸癌發病趨勢呈現年輕化。醫生強調,雖然大多數HPV感染會被身體免疫系統自然清除,但持續感染可能最終導致宮頸癌變,95%的宮頸癌與HPV持續感染有關。因此,醫生建議女性應定期進行宮頸篩查,并接種HPV疫苗以預防宮頸癌。
今年11月17日是全球消除宮頸癌行動日,也是世界衛生組織發起“加速消除宮頸癌全球戰略”的四周年。隨著生活方式的變化,女性感染HPV的風險在增加,宮頸癌的發病風險也在上升,并呈現年輕化趨勢。
那么,感染了HPV就一定會得宮頸癌嗎?答案是否定的。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喬友林教授解釋,從高危HPV感染到癌前病變通常需要約5年時間,而從癌前病變到浸潤癌則需要10至20年。因此,通過為年輕女性接種HPV疫苗、開展宮頸癌篩查以及及時治療宮頸癌及癌前病變,可以有效防止宮頸癌的發生。
喬友林教授還指出,宮頸癌的預防需要全面、系統的策略,包括三級預防。第一級預防是健康人群的疫苗接種,但目前我國10至14歲女孩的HPV疫苗接種率仍然較低。第二級預防是宮頸癌常規篩查和處理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但我國35至64歲女性的HPV篩查率仍有待提高,且存在篩查效率問題。第三級預防是宮頸癌的早診早治,但我國不同地區之間醫療資源和醫療技術水平存在差異。
為此,喬友林教授提出了下一步宮頸癌三級預防的目標:到2030年,為90%的女孩在15歲之前完成HPV疫苗接種;讓70%的婦女在35至45歲接受高效檢測方法篩查;以及讓90%確診宮頸疾病的女性得到治療。這些措施將有助于降低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保護女性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