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一個名為“汽車評測實驗室”的賬號公布了一項關于新能源汽車電池健康狀態的評估報告。該報告顯示,在行駛了11.6萬公里后,2019年的特斯拉Model 3電池健康度仍然保持在89.3%,相比之下,2020年的理想ONE在行駛了10.3萬公里后,電池健康度卻僅為75.6%,表明增程式電動車的電池衰減速度明顯高于純電動車。
此報告使用了常規的檢測手段,通過在充電過程中收集電池的電壓、電流、溫度以及SOC(剩余電量)等數據,對電池的健康狀態進行了全面評估。
報告指出,即使是特斯拉這樣的行業領軍者,在使用四年并行駛十萬公里后,電池健康度也會下降超過10%。而理想ONE的情況更為嚴重,四年內電池健康度下降了近25%。這種衰減與電池品牌和日常使用習慣密切相關。面對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主對電池性能的擔憂,各方都在積極尋找解決方案,如延長質保期限和車電分離等。
與燃油車的發動機不同,動力電池的化學性質決定了其最佳充放電溫度應在35℃以下。溫度的劇烈變化會對電池造成不可逆的損害,尤其是在快速充電時。
目前,快速補能主要有兩種方式:超快充和換電。然而,超快充會加速電池的衰減,對電池造成更大的損害。試驗表明,使用高倍率充電時,電池在經過數百次快速充電后性能會顯著下降。
保護新能源汽車消費者的權益至關重要。自2016年起,國家工信部就規定,乘用車制造商對電池等核心部件需提供8年或12萬公里的質保。然而,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這一質保期限已經遠低于車輛的設計使用壽命。
統計數據顯示,從2016年至2023年,有約1942萬輛新能源汽車在8年質保期內。許多第一批新能源車主已經開始面臨電池過保、自費維修的問題。電池的維修或更換費用高昂,動輒數十萬元。
隨著新能源車主數量的不斷增加,預計在未來幾年內,將有超過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電池質保到期。解決新能源汽車電池老化衰減問題,實現電池與車輛同壽命,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必須面對的重要挑戰。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國家將實施新的標準。從2025年3月1日起,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安全充電檢測和電氣安全檢測將成為必檢項目。如果電池容量衰減超過60%,車輛將需要進行整改以滿足國家標準。這意味著,在質保期過后,如果電池健康度低于60%,車主將需要自費維修或更換電池。
為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行業內正在采取多種措施。一方面,延長電池質保期限以盡可能長時間地保護消費者權益;另一方面,加大研發投入以加速長壽命電池的研發進程。
同時,車企也在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如車電分離。這一模式為消費者提供了另一種選擇,將電池壽命的監督和管理責任轉交給車企,從而減輕了消費者對電池壽命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