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云:“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三伏天”,堪稱一年之中最為酷熱的時段。據最新預報,今年的“三伏天”將從7月15日拉開序幕,且是一個“加長版”的三伏期。今年的“三伏天”將從7月15日持續至8月23日,共計40天。與去年一樣,這也是一個“超長三伏天”。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處暑節氣之間,是一年之中氣溫攀升至頂峰的時期。之所以被冠以“伏”之名,是因為“伏”寓意著在熾熱之中潛藏著陰氣,帶有一種警示的意味。“三伏天”具體包括初伏、中伏以及末伏三個階段。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為10天,而中伏的時長則因年份不同而有所差異,可能為10天或20天。因此,“三伏天”的總天數可能為30天或40天。
“三伏天”的具體日期是由夏至、立秋節氣的日期以及天干地支紀日法共同決定的。根據我國歷書的記載:“夏至三庚便入伏,夏至四庚入中伏,秋后一庚入末伏。”這意味著從夏至日起算的第三個“庚日”便是初伏的開始,而立秋日后的第一個庚日則標志著末伏的開始。初伏和末伏之間的時間段即為中伏。
此外,由于初伏的開始時間取決于夏至日后的第三個庚日,因此入伏的早晚與夏至后第一個庚日出現的早晚密切相關。如果夏至日當天恰逢庚日,那么當年便是“最早伏”,即夏至日后的第20天便是入伏的時間。
以今年為例,6月21日為夏至日,當天是“丙辰”日。夏至日后的第一個庚日是6月25日的“庚申”日,第二個庚日是7月5日的“庚午”日,而第三個庚日則是7月15日的“庚辰”日。因此,2024年的“三伏天”將從7月15日開始進入初伏,中伏則從7月25日開始。今年8月7日為立秋日,立秋日后的第一個庚日是8月14日的“庚戌”日,這也標志著末伏的開始,直到8月23日末伏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