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杭州確診一例狂犬病死亡幾年前被狗咬”話題,沖上微博熱搜。據杭州電視臺報道,杭州市一醫院感染科醫生許湘接受采訪時表示,有一名確診狂犬病死亡的病例,幾年前曾被狗咬過。
3月27日晚,市一醫院感染科接收了一名從嵊州趕來的48歲男性患者,他表現出極度煩躁、坐立不安的癥狀,自述持續低燒,吹風后胸悶、喉嚨發緊,口渴卻害怕飲水。醫生根據癥狀高度懷疑其感染了狂犬病毒。盡管患者起初否認被貓狗咬傷或撓傷,但隨后的腦脊液NGS檢測證實了他的感染。
市一醫院感染科醫生許湘在電話回訪中得知,該患者已不幸去世。進一步詢問其妻子得知,患者多年前曾被狗咬傷。狂犬病一旦發病,幾乎無法治療,死亡率極高。
許醫生解釋,狂犬病是一種人獸共患的急性傳染病,其潛伏期最長可達19年。病癥包括高度恐懼、狂躁不安、恐水、怕風,隨后可能出現咽喉肌肉痙攣、癱瘓、呼吸中樞麻痹等癥狀。目前,狂犬病仍屬于不可治愈的疾病,但可通過預防措施加以防范。
醫生強調,一旦被貓狗等動物咬傷或撓傷,應立即在24小時內接種狂犬病疫苗。若在接種疫苗半年內再次受傷,無需重復接種;但超過半年則需加強注射。此外,除貓狗外,狐貍、獾、蝙蝠等動物也是狂犬病的高風險傳播者,而禽類、魚類、龜、蛇等動物則不感染和傳播狂犬病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