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福州公安”微信公眾號的詳盡解讀,那些被某些人贊譽為“聰明藥”的藥品,如利他林、莫達非尼以及阿德拉,實際上帶有很大的成癮風險,且其耐受性和副作用均不容忽視。市面上有些聲音宣揚這些藥物能“提升記憶力”和“提高學業成績”。
其中,利他林的主要成分哌醋甲酯和阿德拉的關鍵成分苯丙胺,都已被明確列入一類精神管制藥品。值得一提的是,莫達非尼在2023年9月從第一類精神藥品調整為第二類。這些藥物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能刺激大腦或協助人們更好地集中精力。但根據我國的相關法律,非法吸食或注射國家管制的、能導致成癮的麻醉和精神藥品,均被視為吸毒行為。
此外,“崇明檢察”微信公眾號也發出警告,所謂的“聰明藥”并不會真正增強智力。相反,長期服用可能導致失眠、焦慮、頭痛、頭暈、神經質、厭食、情緒低落、感覺異常、多汗和心動過速等一系列不良反應。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藥物具有很強的成癮性。
一旦停藥,成癮性并不會立即消失,反而可能出現癥狀持續加重的情況。服用者可能會變得極度依賴這些藥物,停藥后可能經歷“戒斷癥狀”,如注意力難以集中、精神萎靡、情緒暴躁等,嚴重的情況下,甚至可能走上真正的吸毒之路。
特別是在中高考這樣的重要考試前,“聰明藥”的騙局尤為猖獗。許多不法商販看準了學生和家長急于求成的心態,大肆宣傳這些藥品的“神奇”功效,卻對其潛在的、與毒品相似的危害輕描淡寫。因此,公眾必須提高警惕,切勿輕易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