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網信辦公布了《關于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入選名單》,全國教育領域入選項目共14項。
據悉,本次評選旨在通過開展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行動,促進形成開放、友好、可持續的區塊鏈技術生態和多方協同的產業生態,促進形成區塊鏈技術與業務應用相互牽引迭代發展的良好態勢,促進形成完善的區塊鏈技術和應用標準體系,在重點領域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區塊鏈創新應用典型案例和做法經驗,助力數字中國與網絡強國建設。
多校表示,下一步,學校將計劃結合校內教育實踐,基于促進數據共享、優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協同效率、建立可信體系等方面,推動區塊鏈技術在招生考試、學歷認證、學分互認、求職就業、考核評價等方面的典型應用,探索開展面向教育領域需求的區塊鏈關鍵技術應用研究,挖掘區塊鏈技術在戰略性緊缺人才培養教育資源建設和使用中的運用,助力學校區塊鏈教育實踐與網絡強國目標建設。
關于區塊鏈:
區塊鏈技術是指多個節點間,基于加密鏈式區塊結構、分布式節點共識協議、P2P 網絡( 對等網絡) 通信技術和智能合約等技術,組合而成的一種去中心化基礎架構。 區塊鏈技術是多項成熟技術的一次整合。
區塊鏈技術源于比特幣系統的底層框架,是具備去中心化、去信任化、集體維護、時序數據、可編程和不可篡改等特點的分布式存儲方案,對于金融領域乃至整個宏觀社會系統具有重大歷史意義。
區塊鏈類型可基本被分為公有鏈、聯盟鏈和私有鏈3類。公有鏈最早出現,是最能體現區塊鏈理念的一種類型。針對當下的需求場景和公有鏈的一些問題,具備聯盟屬性的聯盟鏈開始被推向市場。私有鏈是開放程度最低的一種類型,僅供內部人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