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國家煙草專賣局發布《電子煙管理辦法》,明確電子煙定義和監管對象,要求“5月1日后,禁止銷售除煙草口味外的調味電子煙和可自行添加霧化物的電子煙”,世界衛生組織更是通過發布微博肯定中國的這一禁令。
電子煙最初打著“幫助煙民戒煙”的噱頭進入市場,讓不少煙民、年輕人為之心動好奇。電子煙的主要成分是水、甘油、丙二醇、尼古丁和調味劑等,通過霧化器加熱產生含尼古丁的"煙霧“,電子煙同樣會產生和傳統煙草一樣的尼古丁依賴,且電子煙煙霧中甲醛濃度比居室空氣中的甲醛最高濃度還要高出十至百倍,多種調味劑已被證實有毒有害,會導致毛細支氣管炎閉塞等病癥,可見電子煙的危害極大。
自2003年電子煙首發,電子煙市場已經在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發展了近20年。電子煙既不是煙草,又不是醫療器械或者保健品,因此長期處于缺乏監管的狀態,電子煙市場通過包裝新穎別致、口味花樣百出來吸引煙民甚至未成年人購買使用。
辦法即將落地,電子煙行業短期面臨陣痛,利潤大幅下滑,客戶即將大量流失,但是合格的品牌方將會革新技術,改進產品,修改運營模式,增大出口,此次整改是對電子煙市場的一次重大考驗。此次《辦法》的施行,將結束電子煙行業在我國發展無序的市場亂象,使得低齡化用戶群體大幅度減少,對預防青少年抽吸電子煙、尼古丁上癮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