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報道稱,歐盟現在已經開始投入到油氣工作中,試圖尋找應對油氣供應不足的舉措,汽車制造商將暫停在俄羅斯的生產——烏克蘭的危機對汽車行業造成了不小的沖擊。
俄烏戰爭爆發后,美國及歐洲相關國家陸續采取對俄羅斯的制裁,這種制裁不僅體現在經濟、科技領域,甚至在藝術、生活領域也能看到各國對俄羅斯的各種制裁。但離俄羅斯較近的歐洲各國又依賴于俄羅斯的能源,據數據統計,俄羅斯石油出口約有60%最終都流向歐洲。
雖然國際能源署提出不要再與俄羅斯續簽天然氣供應合同,建議各國大幅調低天然氣的最低儲存量,但實際上這一舉措很難實施,因為目前為止還沒有更好的新能源可以替代天然氣。
除此之外,汽車行業的產業鏈、供應鏈難以得到保障。芯片問題凸顯,諸如韓國等國由于缺少烏克蘭提供的芯片,導致其汽車產品一再延遲發售時間。由于烏克蘭的供應鏈中斷,保時捷暫停其萊比錫工廠的生產,該廠制造瑪卡、帕拉梅拉等車型。
同時針對烏克蘭和俄羅斯,汽車出口方面也面臨諸多的問題。隨著跨國公司陸續推出俄羅斯,在美國、歐洲對俄羅斯進行加劇經濟封鎖的情況下,許多汽車制造商不得不推出俄羅斯市場。諸如日產暫停了對俄羅斯的汽車出口。這家日本汽車制造商去年在俄羅斯銷售了5.3萬輛汽車,但也不得不暫停在本地工廠的生產。不難看出,此次俄烏戰爭對全球經濟、科技領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導致現在各國汽車行業的動蕩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