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20年中國香水市場規模已達125.7億元,其中84%的消費者為女性,男性市場滲透率低。業內人士認為,與國際市場相比,中國香水消費者僅不到0.2億,國內香水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人們對香水的使用偏好也更加多元化。
穎通集團聯合艾瑞咨詢近日發布了《中國香水行業研究白皮書1.0》(以下簡稱“香水白皮書”),“香水白皮書”指出,目前主要有三個因素推動中國香水行業發展。第一,中國香水消費平均客單價為500~800元,遠超美國、歐洲、印度等香水主要消費市場,展現出強勁購買力;第二,新興國潮香水品牌集中爆發,標志著年輕香水消費群體的崛起;第三,國內已建立起完備的香水產業結構,包括原料制造、品牌設計、研發、生產以及多渠道分發等。
“喜歡的香味”是香水首選因素,女性更青睞芬芳或清新型香氛
“香水白皮書”數據顯示,79.8%的國內消費者表示“喜歡的香味”是選擇香水的主要因素。其中,72.1%的消費者會選擇“令心情愉悅”的產品,而“彰顯個人風格品位”以及“認可該品牌香水的品質”則是次要考慮因素。
據調查,國內香水消費者認為香水對心情的最大影響在于可“令自己放松愉悅”及“感到更加美麗自信”,認同比例高達90.5%及83.2%。此外,香水也與情感記憶密切相連,能勾起消費者對休閑度假喜悅、青春歲月回憶和朋友知己關懷的回憶與聯想。
香調方面,國內消費者更青睞芬芳或清新型香氛。其中,花香調最受歡迎,有48.3%的消費者在調研中表示喜歡花香調;其次是柑橘調、木質調和果香調,各有超過30%消費者喜歡。而馥奇香調、甘苔調、美食調、皮革調等古典或濃郁香調不太受歡迎,只有不到10%的消費者喜歡,其中皮革調及美食調最受“冷落”,僅有2.1%及2.9%的消費者選擇。
“千禧一代”怕“撞香”愛小眾香,女性上班、聚會比約會更愛用香水
不同年齡層的消費者對于香水產品的偏好也有明顯差異。“香水白皮書”顯示,30歲以上消費者更傾向于追隨主流,其中一線城市消費者更喜歡“無攻擊性”的花果型大眾香水,部分受訪者表示,希望自己使用的香水不會打擾到別人;而二三線城市消費者更追求國際大牌與經典產品。
“千禧一代”消費者則更加追求個性差異,避免與別人撞香、顯得與眾不同、更能表達自我風格等,是“千禧一代”消費者選擇小眾香的主要因素。有趣的是,月收入在5千到1萬的中等收入、高等學歷的未婚群體,更偏愛小眾香水。部分受訪者認為,“在社交場合,撞香是非常尷尬的事情”,不希望別人“一下子識別出自己用的香水”。
據“香水白皮書”顯示,國內半數香水消費者會選擇每天使用香水,近半數消費者會在工作日使用香水,其中柑橘和木質清淡類香型使用率最高。在用香場景方面,上學上班通勤、朋友聚會派對、周末休閑活動成為中國香水消費者最主要的三個香水使用場景,人群占比均超過75%,與異性約會的用香場景僅排第四。多位女性坦言,包括自己男友、丈夫在內的男性,并不懂得欣賞女性使用香水,“他們有時會抱怨太刺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