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鐵線路的不斷開通,利用高鐵上下班通勤成了現在年輕人們較為普及的一種生活方式。特別是北京、上海這種特大號城市中,就有許許多多的人每天利用高鐵、火車跨省上下班,過著“雙城生活”。
據中國鐵路官方報道,滬漂的90后女孩斌斌在昆山買了房子,每天往返上海和昆山,已經跑了3年,雖然上班跨越兩個城市,但路上花的時間并不長,甚至比很多同城通勤的同事用時還短。從家步行6分鐘到高鐵站、乘高鐵17分鐘、乘地鐵20分鐘、步行8分鐘到公司,總用時51分鐘。她表示,買房子的時候就想著一定要離高鐵站近,高鐵票單程24.5元,一個月坐高鐵通勤的費用1000多元,她認為這個錢比在上海合租劃算的多。
根據《2021中國主要城市通勤檢測報告》,上海“打工人”單程通勤時間高達40分鐘,排在北京之后,位列全國第二。不僅如此,超過21%的上海打工者們還經歷著單程上下班長達1小時以上的通勤時間。
目前,我國鐵路運營總里程已經突破了15萬公里大關,其中高鐵的運營總里程已經超過了4萬公里,連起來可繞赤道一周。
截至2021年底,長三角地區鐵路營業里程已達1.3萬余公里,其中高鐵里程6300多公里。
過著“雙城生活”的上班族,何止斌斌一人,在北京、上海偌大的城市中,不少打工人都過著同樣的生活。探究“雙城生活”出現的原因,便是因為北漂和滬漂群體們所面臨的巨大經濟壓力和工作壓力。這兩座城市的寸土寸金使得房價極高,高過了大多數年輕人所能承受的范圍;但這兩座城市所提供的豐富的工作機會,也給年輕人們更多實現夢想、成就自己的可能。不愿遷就,努力讓生活變得更好,便是年輕人們心中所愿。
“雙城生活”的出現,一方面體現了我國軌道交通的日益發達,使得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方便、快捷;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當代年輕人們面對巨大的生活壓力時所展示出來的堅強與不服輸的精神品質:在夢想面前,無所畏懼。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遇到困難,想辦法解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