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旅居在寶島臺灣的大熊貓團團牽動著很多人的心。一條條新聞告訴著喜歡團團的人,它的身體狀況不容樂觀。
據臺媒“聯合報”11月1日報道,臺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疑似罹患惡性腦瘤,病程發展快速。動物園表示,來臺探視的高級工程師吳虹林、魏明兩位大陸專家于1日出發,已于1日晚順利抵達桃園機場,立刻在動物園同仁的陪伴下,搭車直奔動物園,前往大貓熊館探視“團團”、“圓圓”一家。
臺媒介紹,吳虹林具有大貓熊疾病防控、科研繁殖工作等專長,魏明則擅長大貓熊飼養管理和人工育幼工作等。
動物園表示,“團團”昨日體重為119.5公斤,竹類采食量為6.5公斤,排便量為7.5公斤,至于精神與活動量與上周差不多,整體狀況持平,大部分時間都躺著休息,改變姿勢或移動身體稍微吃力。
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表示,大陸專家來臺人員全由對方做決定,園方立場表達歡迎。特別的是,魏明曾在圓仔出生時來過臺灣,但還沒落地,圓圓就生下“圓仔”了,所以當時魏明也是一抵達機場就直奔動物園。園方透露,今晚,兩位專家將先初步觀察“團團”的情況,不過考慮到兩人舟車勞頓,再加上此時“團團”恐怕已經就寢,次日早上園方將再與大陸專家進一步觀察“團團”。
據報道,由于“團團”曾兩度進行腦部磁振造影(MRI)檢查,由于病灶擴大,已改采舒緩治療,根據此前動物園對“團團”病情的判斷,認為不適合直接開刀,尤其“團團”麻醉風險高,加上若是腦瘤難確認部位,要開刀去除并不容易,此次大陸專家抵達,雙方也將進一步討論醫療與照養細節。
大陸贈臺雄性大熊貓“團團”和雌性大熊貓“圓圓”出生于2004年,通過2006年春節聯歡晚會投票活動得名,于2008年12月赴臺。2013年7月6日“圓圓”生下女兒“圓仔”,2020年6月28日“圓圓”產下小女兒“圓寶”。
18歲的“團團”今年8月因癲癇發現腦部病變壞死,休養后其進食情況及活動力恢復到了以往的狀態。但10月16日起,“團團”陸續出現后肢無力、食欲下降、躺著或趴著進食和休息的時間變長、動物訓練時無法像以前一樣依照指令用鼻子碰觸到目標棒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