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G大數據等的飛速發展,推動了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數據網絡的形成,使得醫療產業迎來智慧醫療時代。在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內,一場基于5G技術的遠程超聲診療服務正在上演。
事實上,手術臺之外,救護車、急診、疑難病癥遠程會診、ICU的移動化,甚至病房查房,也開始越來越頻繁“上5G"。5G急救車的演練已經在現實中真實發生。
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和新加坡醫院做呼吸重癥會診時,12G的病例數據從周五下午開始傳輸,花了12個小時,到第二天早上才傳輸完畢,以至于有人在辦公室守了整整一夜。幾年后,中日友好醫院、四川華西醫院、貴州省人民醫院、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的醫生對3例復雜性疑難重癥遠程病例討論時,預備了幾個小時傳輸病理資料,但通過5G網絡,竟然不到1分鐘就傳輸完畢。
2020年疫情爆發后,武漢雷神山醫院應用5G與北京、上海、廣州大型的醫院開展高清實時的會診,通過遠程CT協助、遠程標注和研討重癥患者CT影像,讓3000多名重癥患者在最短的時間里得到了診治方案。浙江省人民醫院專家還通過5G遠程操作了武漢方艙醫院患者床旁的超聲機器人,即便在方艙醫院缺乏醫療專家的情況下也實現了專家級別超聲檢查。運營商聯合華西醫院一起搭建了患者床前的8K 360度全景攝像頭+5G CPE的醫療機器人,得以將醫療探視推車回傳的全景視頻和圖像,實時傳給醫生和焦急的病患家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