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兩年前的時候,人工智能還剛剛有崛起的跡象,一眾行業大佬為各行各業可能帶來的變革奔走相呼。至于AI將帶來什么樣的改變,所有人都沒有確切的答案。中國的AI產業鏈可以劃分為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其中基礎層作為AI產業向上生長的原動力,向來是巨頭們深耕的對象。
百度在算法突破和計算架構升級的基礎上,實現了AI算法、計算架構與應用場景的融合創新,讓百度大腦成為“軟硬一體的AI大生產平臺”。
比如在算法突破方面,語音識別的流式多級截斷注意力模型使識別準確率和響應速度都有大幅提升,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風格遷移的語音合成技術,僅需20句話就可以制作一個人的專屬聲音;綜合應用語音和視覺技術,可以讓機器自動合成虛擬形象;同時在原有架構的基礎上,認知層統一為語言與知識技術,可以理解電影中出現的角色、音樂和民間藝術,并在機器同傳上實現了突破式創新。
AI的基礎層不只有算法,還有算力。自去年推出百度自研的云端通用AI芯片“昆侖”流片后,百度又在今年發布了專為遠場語音交互打造的AI芯片“鴻鵠”,一款車規級標準芯片,采用了HiFi4自定義指令集,雙核DSP核心,平均功耗只有100mW,可實現遠場陣列信號的實時處理和高精度低誤報語音喚醒,并且集成離線語音識別功能,適配車載語音交互、智能家居等各種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