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秋季真正的開始。這個節氣的特點是晝夜同長,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秋分養生秘訣:
1、養生食物
(1)梨
中醫認為梨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作用。直接生吃梨生津解渴,熟吃潤肺止咳。一般人生吃即可,小孩或是脾胃弱、體質虛寒的人最好蒸熟后吃,也可以把梨皮削下來與梨肉一起放到鍋里煮水喝,吃梨肉、喝湯。
(2)秋木耳
當季食材秋木耳,味甘性平,有益氣生津的功效。一些養陰生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板栗等都很適合秋分時節食用。
(3)柑橘
秋季是吃橘子的大好季節,這時的橘子新鮮、可口、有營養,而且食用后可以抵御秋季干燥的氣候。
(4)蘋果
蘋果性平、味甘,是健脾開胃的良品。粗纖維含量高的蘋果含有蘋果酸和鞣酸等,有收斂止瀉的作用。
2、養生習慣
(1)靜情緒
秋天自然界的蕭瑟,使人容易觸景生情,尤其是對于老年人來說,更易在他們心中引起蕭條、凄涼、垂暮之感,勾起憂郁的心緒。此時情緒調養應保持安寧平靜,以緩和秋天的肅殺之氣對人心理上的影響。
(2)早起早睡
秋天容易感到困乏,每到周末的時候,不少人可能會選擇睡懶覺,但專家認為,秋天更應該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中醫認為,天人相應也是養生的一種方法。所謂天人相應也就是人與天地相順應,最有效的順應自然的養生方法就是隨四季的變化而調整作息規律了。
(3)適度飲水
秋季應多喝開水、淡茶等,以養陰潤燥,彌補身體損失的津液,尤其應定時、主動多喝白開水,即使不渴也要喝。喝水時,要少量頻飲,而不要一口氣喝得太多。
(4)加強運動
秋天人們可以參加一些輕松平緩、活動量小的運動。這樣既不會因出汗多損耗元氣,又可以舒展筋骨,提高身體素質。鍛煉還能增強體質,增進機體的耐寒抗病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增加大腦皮層的靈活性,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旺盛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