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癥是指體內貯積的脂肪量超過理想體重20%以上,是一種由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等多種原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其發生機制是因為能量攝入超過能量消耗,導致體內脂肪過度蓄積和體重超常,肥胖癥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慢性疾病。
根據2017年WHO公布的全球疾病報告指出,2015年全球范圍內共有約1.077億兒童和6.037億成人為肥胖,肥胖總體患病率分別為5.0%和12.0%。
世界肥胖聯合會預測,到2035年世界上51%的人將超重,四分之一的人將會肥胖。兒童群體和低收入國家人群的肥胖率上升尤為迅速。該報告使用體重指數(BMI)作為衡量超重和肥胖的評估標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BMI指數超過25為超重,超過30為肥胖。
據報道,根據世界肥胖聯合會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若不采取重大行動,在未來12年內,世界上51%的人或者說超過40億人將會超重;約四分之一的人將會肥胖。
此外,報告發現,兒童群體的肥胖率上升尤為迅速。到2035年,肥胖兒童的數量將比2020年增加一倍以上,其中男孩將達到2.08億人,女孩將達到1.75億人。報告還發現,預計未來幾年肥胖人數增長最快的國家,幾乎都是亞洲和非洲的中低收入國家。
世界肥胖聯合會表示,超重導致的健康問題將帶來巨大的社會成本。到2035年,全球每年將花費超過4萬億美元的成本以解決超重導致的健康問題,該花費占全球生產總值的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