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與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合作,在距今約4.1億年前(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廣西古魚類特異埋藏生物群中,發現了一個盔甲魚類新屬種“九尾狐甲魚”。這是目前發現的世界首個完整保存尾鰭的盔甲魚類化石。
據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蓋志琨介紹,這一新屬種的尾鰭具有9個手指狀分叉,將其命名為“九尾狐甲魚”。
我國最早發現盔甲魚類化石可以追溯到1913年。然而,由于盔甲魚類的身體主要由軟骨和零散鱗片組成,很難完整保存為化石,因此,其身體解剖難題在過去100多年里都沒有解決。2022年,“重慶特異埋藏化石庫”中發現的靈動土家魚首次揭示了盔甲魚類身體的全貌,但仍缺失尾鰭細節。此次發現的九尾狐甲魚,補上了最后一塊拼圖,揭開了盔甲魚類尾巴的神秘面紗。
此次發現的九尾狐甲魚長約10厘米,身體和頭甲長度均約5厘米,全身覆蓋細小的菱形鱗片,并呈現有規律的、傾斜排列的鱗列。除了擁有盔甲魚類典型的下歪尾,其尾鰭還具有9個手指狀分叉,是原始的叉形尾,上面覆蓋有整齊排列的鱗質鰭條,表明鰭條之下有強壯的輻狀肌附著。
魚類尾鰭的面積和形狀被認為是檢驗魚類游泳能力的關鍵指標。最為難得的是,這一化石的正模標本和副模標本分別完整保存了尾鰭收縮和舒張時的兩種不同狀態,最大程度揭示出盔甲魚類尾鰭的形態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