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前4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229.1萬輛和222.2萬輛,同比均增長42.8%。
汽車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性產業,汽車消費是支撐消費的“大頭”,是擴內需促消費的重要領域。近幾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迎來爆發性增長。然而在廣大縣鄉市場,新能源汽車普及率仍相對較低,蘊含著巨大消費潛力。
聚焦制約新能源汽車下鄉的突出瓶頸,進一步優化支持新能源汽車購買使用的政策,釋放農村消費潛力,不僅對提振農村消費、鞏固經濟回暖態勢具有積極意義,也會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能。
讓新能源汽車下鄉更順暢,就要加快完善使用環境,特別是讓充電基礎設施跟著下鄉。
農村地區地廣人稀,家家戶戶有獨門獨院,適宜家庭建設私樁,有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天然優勢。但在用地、用電、運維等維度也存在顯著問題。用地方面,尤其對公共充電樁挑戰巨大,除了要滿足非農業用地這一基礎條件外,還要克服鄉村土地多為集體土地的困難,需要后續出臺相關政策,將集體用地納入到充電樁建設范疇。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發布的《中國農村地區電動汽車出行研究》顯示,預計到2030年,中國農村地區汽車千人保有量將近160輛,總保有量超7000萬輛。開源證券則發布數據顯示,目前國內一線城市新能源車滲透率已超50%,但部分三四線城市滲透率不足10%,新能源汽車下鄉激發的市場空間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