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6日報道,韓國衛生部門稱,韓國已報告首例福氏耐格里蟲(或稱“食腦變形蟲”)病例。疾病管理廳證實,一名在泰國逗留回國的男子突發腦膜炎死亡,在其樣本中檢測出福氏耐格里變形蟲的基因。
感染者是一名50歲的韓國男性,曾在泰國逗留4個月,10日返回韓國當天傍晚開始出現腦膜炎癥狀,轉入急診室后于21日死亡。韓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通過對患者樣本進行檢測,發現了福氏耐格里變形蟲的基因,并分析了該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結果顯示,它與目前海外腦膜炎患者樣本中的福氏耐格里變形蟲基因序列具有99.6%的同源性。
這是韓國首例已知福氏耐格里蟲感染病例。最早于1937年在美國報告此種疾病。
福氏耐格里變形蟲是一種高致病性單細胞原生動物,人感染后會導致原發性阿米巴腦膜炎甚至死亡。世界范圍內的感染病例很少見,但一旦被感染,癥狀發展迅速且致命。它主要是通過人類在湖泊或河流進行游泳等休閑活動時感染人類,并且有人類使用被福氏耐格里變形蟲污染的水注入洗鼻器用來治療鼻炎導致感染的報告。
該原生動物穿過鼻子并沿著嗅覺神經到達大腦,潛伏期短則2至3天,長則7至15天,感染初期可出現頭痛、精神錯亂、嗅覺和上呼吸道等癥狀。隨著感染的發展,頭痛逐漸加重,可出現發熱、嘔吐、頸椎強直、昏迷,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