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辛屬馬兜鈴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根細、味辛,故得名細辛。細辛又名細參、煙袋鍋花、小辛、細草、少辛、獨葉草、金盆草、山人參。細辛生于林下腐植層深厚稍陰溫處。常見于針闊葉混交林及闊葉林下,密集的灌木叢中,山溝底稍濕潤處,林緣或山坡疏林下的溫地。
細辛主要的四大功效是:
1、解表散寒溫經
細辛味辛、性溫;其性浮而升,辛則能散、能行,《素問·陰陽就象大論》載:“氣味,辛甘發散為陽”,故閻艷麗認為,細辛不但能疏散在上、下之風邪,而且在表之寒邪可表,在里之寒邪可除;對于陽虛外感之證,則可配合麻黃、附子以治之,如《傷寒論》301條言:“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2、溫肺化飲止咳
細辛,《神農本草經》載:“主咳逆”,《藥性論》謂其“治咳逆上氣”。對其止咳機理,閻艷麗認為,辛味走其所喜則入肺,肺主宣發與肅降,肺的宣降功能正常,則咳止。《本經疏證》認為,“本經所載主治咳逆者,風寒依于胸中之飲”所致,因肺屬金而主皮毛。形寒飲冷則傷肺,肺傷則氣不降,而咳逆上氣之癥生矣。細辛辛入肺,溫能散寒,所以主之??梢姡毿林箍饶嬷?,實為“溫肺化痰飲”之功。所以風寒、肺寒或寒飲所致的咳喘之癥可相機選用,效果也較為明顯。
3、祛風勝濕止痛
《神農本草經》謂細辛主“百節拘攣,風濕痹痛,死肌”?!渡褶r本草經疏》云:“蓋痹及死肌,皆是感地之濕氣,或兼風寒。風能除濕,溫能散寒,辛能開竅,故療如上諸風寒濕疾也。”閻艷麗認為,痹證之偏于寒濕者多選用之,并配合羌活、藁本、牛膝、狗脊等藥使用,濕熱傷陰者可根據病情,在合理配伍的情況下,斟酌使用。
4、通利九竅明目
《神農本草經》言細辛“久服明目,利九竅”。閻艷麗認為,其明目功效應隸屬于通利九竅的范疇,因九竅包括眼、耳、口、鼻、前陰、后陰。臨床可用于迎風流淚造成的視物模糊,以及鼻竇炎引起的頭痛、鼻塞,牙齦炎、齲齒等引起的牙痛等可選用,如《龔氏經驗方》載耳聾用“細辛末,溶黃蠟丸鼠屎大,綿裹一丸塞之,一二次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