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執(zhí)業(yè)藥師《中藥學專業(yè)知識一》必背考點有哪些呢?不知道的小伙伴來看看小編今天的分享吧!
皮類中藥別名
苦楝皮:為楝科植物苦楝的樹皮或根皮。處方別名:楝皮、苦楝皮、苦楝根皮
紫荊皮:為木蘭科植物盤柱南五味子的根皮。處方別名:子荊皮、紫荊皮、紫今皮、紫金皮
姜皮:為姜科植物姜的塊莖皮。處方別名:姜皮、姜衣、生姜皮
石榴皮: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處方別名:安石榴、酸石榴、石榴皮、丹若、若榴川槿皮:為錦葵科植物木槿的莖皮。處方別名:木槿皮、川槿皮、白槿皮、川荊皮
地楓皮:為木蘭科植物地楓的樹皮。處方別名:地楓、地楓皮、鉆地風
扁豆衣:為豆科植物扁豆的種皮。處方別名:扁豆衣,扁豆皮、眉豆皮
綠豆衣:為豆科植物綠豆的種皮。處方別名:綠豆衣,綠豆皮
大腹皮: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果皮。處方別名:大夫皮、大茯、大腹皮、檳榔皮、大腹毛、大腹絨、伏毛、腹毛、腹皮、檳榔毛、檳榔衣、棗兒檳殼
中藥鑒定的取樣規(guī)定
依據:《中國藥典》和《部頒藥品標準》
取樣規(guī)定:
1、從同批藥材包件中抽取鑒定用樣品的原則
(1)藥材總包件數在100件以下的,取樣5件;
(2)100——1000件,按5%取樣;
(3)超過1000件的,超過部分按1%取樣;
(4)不足5件的逐件取樣;
(5)貴重藥材,不論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樣。
2、破碎或粉末裝藥材的取樣
每一包件的取樣量一般按下列規(guī)定:
(1)一般藥材100——500g;
(2)粉末狀藥材25g;
(3)貴重藥材5——10g;
(4)個大的藥材,根據實際情況抽取有代表性的供試品。
3、中藥鑒定中平均樣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實驗所需用量的3倍,留樣的保存期至少一年。
中藥的貯藏方法
1、中藥貯藏中常見的變質現象
(1)蟲蛀
(2)生霉
(3)變色
(4)走油
指某些含油藥材在儲藏不當時油分向外溢出,或藥材在受潮、變色、變質后表面呈現油樣物質的變化稱為“走油”(如柏子仁、麥冬、天冬、枸杞子)。
(5)風化
如:芒硝、明礬、膽礬。
(6)自燃
如:柏子仁、海金沙、紫蘇子、菊花、紅花。
(7)有效成分自然分解或起化學變化
如:貫眾、樟腦、冰片。
2、中藥的貯藏和防治變質的方法
(1)倉庫的管理
貯藏的方法可根據藥材的特性分類保管:
①劇毒藥與非毒性藥材分開,專人管理;
②容易吸濕霉變的藥材注意通風干燥;
③容易自燃的藥材不能堆垛太高,應特別注意通風干燥;
④含淀粉、蛋白質、糖類等易蟲蛀的藥材,應貯存于容器中;
⑤貴重藥材應與一般藥材分開,專人管理;
⑥有效成分不穩(wěn)定的不能久儲。
(2)儲藏方法
①經驗貯藏;
②冷藏;
③高溫處理;
④化學藥劑處理;
⑤氣調貯藏(氣調養(yǎng)護)。
常見的中藥加工方法
(1)揀、洗
新鮮藥材去泥沙雜質;
(2)切片
大的根及根莖、堅硬的藤木類和肉質的果實類趁鮮切成快片,以利干燥;
(3)蒸、煮、燙
(4)熏硫
使藥材色澤潔白,防止霉變,如山藥、白芷、川貝母;
(5)發(fā)汗
藥材在加工中為了促使變色,增強氣味或減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將藥材堆積放置,使其發(fā)熱,“回潮”,內部水分向外揮散,稱為發(fā)汗。如厚樸、杜仲、玄參、續(xù)斷、茯苓;
(6)干燥
曬干、烘干、陰干,《中國藥典》規(guī)定如下:凡烘干、曬干、陰干均可的,用“干燥”表示;不宜用較高溫度烘干的,則用“曬干”或“低溫干燥”表示(不超過60℃);烘干、曬干均不適宜的,用“陰干”或“曬干”表示。
中藥采收原則
1、采收與中藥質量的關系
(1)中藥品質的好壞,決定于有效物質含量的多少,有效物質的高低與產地、采收時間、采收方法有著密切關系;
(2)確定適宜的采收期,必須把有效成分的累積動態(tài)與藥用部位的產量變化結合起來考慮。
2、各類中藥的一般采收原則(以植物藥為例)
(1)根及根莖類:秋、冬季采收;
(2)莖木類:秋、冬季采;
(3)皮類:春末夏初采收;
(4)葉類: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采;
(5)花:含苞待放時或在花初開時采收或花盛開時采;
(6)果實類:在自然成熟或近成熟時采收;種子類:在果實成熟時采收;
(7)全草類:在莖葉茂盛時采割。
中藥鑒定學概要
1、中藥鑒定學的定義
是研究和鑒定中藥的品種和質量,制訂中藥質量標準,尋找和擴大新藥源的應用學科。
2、中藥鑒定學的研究方法和內容
在繼承祖國醫(yī)藥學遺產和傳統鑒別經驗的基礎上,運用現代自然科學的理論、知識、方法和技術,系統地整理 和研究中藥的歷史、來源、品種形態(tài)、性狀、顯微特征、理化鑒別、檢查、含量測定等,建立規(guī)范化的質量標準以及尋找和擴大新藥源的理論和實踐問題。
3、中藥鑒定學的研究對象
中藥(中藥材、飲片和中成藥)。
4、中藥鑒定學的任務
(1)考證和整理中藥品種,發(fā)掘祖國藥學遺產;
(2)鑒定中藥真?zhèn)蝺?yōu)劣,確保中藥質量;
(3)研究和制定中藥規(guī)范化質量標準;
(4)尋找和擴大新藥源。
有機酸
鴉膽子油酸-抗癌;地龍中的丁二酸-止咳平喘;巴豆的致瀉成分為巴豆油酸。
1、結構和分類
(1)芳香族有機酸
含馬兜鈴酸:馬兜鈴、關木通、廣防己、細辛、天仙藤、青木香、尋骨風等。
(2)脂肪族有機酸
(3)萜類有機酸:甘草次酸、齊敦果酸等。
2、含有機酸的常用中藥
(1)金銀花:綠原酸(3-咖啡酰奎寧酸)為一分子咖啡酸與一分子奎寧酸結合而成的酯。異綠原酸(5-咖啡酰奎寧酸)是綠原酸的同分異構體。金銀花的醇提取物具有顯著的抗菌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為有機酸。普遍認為綠原酸和異綠原酸是金銀花的主要抗菌有效成分。
(2)當歸:阿魏酸、香草酸、煙酸、琥珀酸等。《中國藥典》以阿魏酸為指標成分。
(3)丹參:水溶性的酚酸類成分。酚酸類成分主要是丹參素、丹參酸A、B、C等 ,其中丹參酸B是丹參中酚性酸的主要成分。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