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一個人可以有多執著?今年,復讀13年的廣西考生唐尚珺被上海交大錄取。8月8日,唐尚珺曬出錄取通知書發文稱,“無所謂值與不值,這只是一種選擇,對應著的一個結果”。在學校高考表彰大會上,唐尚珺得到了8萬元獎勵。據了解,八十年代出生于農村的他,2009年第一次參加高考,372分的成績只能上三本,此后開始復讀,2016年,他曾考到625分,被中國政法大學錄取,不過他沒有選擇就讀,因為這一年他父親被確診肺癌晚期急需用錢,他看到一所高中招生廣告寫著獎勵幾萬,便選擇繼續復讀。而他的同齡人早已結婚生子。據媒體報道,他想考清華,但怕分數差距太大說出來被嘲笑,對外稱想考中科院。知情老師透露,今年唐尚珺被上海交大錄取:他還在考慮復讀還是就讀。
對于這件事,網絡上呈現了褒貶不一的評價。有不少網友感慨于他對夢想的執著和堅持表示,“盡管13年,但他能一直堅持自己的夢想,并為之而努力,也很讓人佩服!”
但也有不少網友對他的這種堅持表示十分的不能理解,其中有一條是這樣說的:“我們可以從他的每一次高考歷程中發現,他從最開始的三本左右,到最后多次考上600分,入圍985大學,唐尚珺通過努力獲得了巨大的提升。可惜可嘆的是,唐尚珺似乎走入了思想的死胡同,不知道是因為怕步入社會,還是真的一心想入目標學校才一直考試。沒考上,最少夢不會被戳破,目標大于一切,夢想包容一切,一旦考上了,他就該面對現實了——34歲上本科,38歲本科畢業,在當今求快的社會氛圍里真的優勢不大。在互聯網企業已經有人開始失業了,考公也超過了年齡范圍。每個人都有他的選擇,對于他我們只能祝福。”
究竟他為什么還要堅持?為什么要將自己的生活變成如此?其實,答案只有他自己知道。但生而為人,每個人都有權利為自己作出選擇,每個人也都必須為自己的選擇去承擔后果,既然他沒有違法亂紀,沒有作出傷害社會之事,那么他的選擇就應該得到尊重,作為旁觀者,我們也只能一次次的祝福他,希望他能早日完成理想,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