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于上海疫情管控,一位網友發文稱自己小區封閉的2個月中,利用在小區里散步的時候,研究了小區內綠化帶的野草野菜并對它們拍照和歸類存檔,然后再上網比對確認信息,結果從3月21日到5月中旬,2個月下來,讓人大吃一驚,小區里的野草有43種可作為野菜食用,6種有毒,7種為外來入侵物種,84種可入藥??傆嬘?6種!
據采訪報道,該男子是一名從小對植物就很感興趣定居在上海工作的80后,到了初中以后興趣更濃甚至癡迷。高中時期在學業最繁重的時候還會抽出時間做植物筆記,當事人表示,整個過程就像是探尋寶藏,自己發現的植物越多,再次找到新的植物的難度就越大,不過自己做這件事的立意不是為了找出小區里的所有野生植物,只是封閉期間讓自己跟自然關系更進一步,消遣時間和苦中作樂罷了,做這樣的分析總結是想把植物作為一個生命體對待而非尋常人的第一反應:能不能吃,有沒有毒,有沒有用,不過疫情過后解封了,也要開始規整自己的工作了。
在疫情下與野生植物不謀而遇,記錄自然世界中野草野菜的生長是相互欣賞的過程,每種植物都有自己的習性與用途,可以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樂趣與收獲,疫情會隔離掉外界發送的信息,但我們可以加強與自然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