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汽車內飾好壞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汽車的內飾件包括儀表板、副儀表板、四個門護板、五個座椅、方向盤、頂棚、地毯等。一般汽車內飾開發成本,占整車的比例大概在10%到15%左右,下面就同大家分享幾個分辨內飾的小技巧。
(1)儀表板上表面是否軟包覆
儀表板上表面的一大塊,是內飾面積最大部分,把它做成軟包,一定是成本最貴的一個零件。
(2)座椅是不是電動調節。
15萬以上的汽車座椅大多都是電動調節的,如果不能電動調節那就需要謹慎購買。
(3)?門護板上表面是不是軟包
表面軟包的門護板上才是最實用的,因為軟包不是用來看的,像門護板這樣經常接觸的零件做成軟包,才是最貼心的配置。
(4)車內亮條是否夠多夠大
車內亮條是單位大小里,單件成本最高的零件,所以從數量上亮條越多,價錢越高。亮條的使用是把“雙刃劍”用好了不用太多,整體也很美觀,用不好再多亮條成本高,還顯得特別突兀。
(5)座椅表面材質是織物還是皮革
如果一臺車座椅是織物不是皮革的,大家可能從心里就不能接受。但其實好的織物座椅比低端的皮革座椅還要貴。而且織物座椅冬天不涼,夏天不燙。
(6)車內氛圍燈
汽車車內的氛圍燈,在內飾開發過程中,都是造價比較高,而且安裝搭載都比較消耗成本的配置,對氛圍燈廠家及配合件的供應商水平要求都很高。
關于汽車內飾的分辨,我們就了解到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