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師資格證考試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測試題有哪些呢?不知道的小伙伴來看看小編今天的分享吧!
1.教學茅盾“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時,教師要求學生歸納一下“中外不同作家的‘三部曲”’,以下不合適的是()。
A.巴金“愛情”三部曲:《家》《春》《秋》
B.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C.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
D.巴爾扎克“幻滅”三部曲:《兩個詩人》《外省大人物在巴黎》《發明家的苦難》
【答案】A。
解析:A項,巴金“愛情”三部曲是《霧》《雨》《電》;“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故A項錯誤,當選。
2.教學盛唐時期兩大詩歌流派時,教師要求學生回憶其代表人物,下列不合適的是()。
A.王維
B.孟浩然
C.韋應物
D.高適
【答案】A。
解析:A項,巴金“愛情”三部曲是《霧》《雨》《電》;“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故A項錯誤,當選。
3.教學曹禺筆下的陳白露時,教師說她“是中國現當代文學中的‘新女性’形象”,要求學生列舉出其他“新女性”形象,探究她們在女性解放道路上的求生情結,下列不合適的是()。
A.魯迅筆下的子君 ? ? ? ?
B.丁玲筆下的莎菲
C.茅盾筆下的靜女士 ? ? ?
D.巴金筆下的瑞鈺
【答案】D。
解析:D項,巴金筆下的瑞鈺是“傳統型女性”。
4.學習完《木蘭辭》后,教師讓學生談談對文言文修辭手法的認識,以下各位同學對文言文修辭手法的分析錯誤的是()。
A.《馬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借“千里馬”喻人才,借“伯樂”喻慧眼識人才的領導。《秋浦歌》:“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借“秋霜”喻白發。
B.《出師表》:“臣本布衣”借“布衣”代老百姓。《岳陽樓記》:“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借“廟堂”代朝廷,借“江湖”代被貶往的地方。
C.《木蘭詩》:“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忙。”運用頂針的修辭手法。《孟子二章》:“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是頂針。
D.《秋浦歌》:“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把“愁”比喻成“頭發”,“滿面塵灰煙火色”用“煙火色”比喻像煙火一樣的臉色。
【答案】D。
解析:《秋浦歌》中“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所以D項錯誤。
5.學習《傷仲永》時,教師要求學生注意“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一句中“利”字的用法特點,并從文中找出同類字詞用法。幾位學生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邑人奇之
B.父異焉
C.稍稍賓客其父
D.并自為其名
【答案】C。
解析:題干中的“利”和C項中的“賓客”都是名詞的意動用法。“賓客其父”是動賓結構,意為“以賓客之禮待其父”。“利其然”為“以其然為利”,意為“把這種情況視為有利可圖”。故正確答案為C。
6.學習完初二下冊最后一篇文言文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文言實詞“通假”現象。下列語句中沒有包含“通假字”的是()。
A.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陋室銘》)
C.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木蘭詩》)
D.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傷仲永》)
【答案】B。
解析:A項中“亡”通“無”,C項中“帖”通“貼”,D項中“扳”通“攀”,B項沒有通假字,故選。
7.學生們學完《威尼斯商人》后,對戲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請教師補充相關知識。教師的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戲劇以表演性為基礎,與繪畫藝術緊密結合
B.戲劇三個主要特點:濃縮地反映生活、集中表現矛盾沖突、以人物臺詞推進戲劇發展
C.劇本閱讀一般有兩種方式:演員視角、觀眾視角
D.劇本閱讀主要讀戲劇沖突與人物對話
【答案】A。
解析:B、C、D三項均正確分析了戲劇、劇本的特點,故選擇A項。
8.某教師對閱讀教學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B.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C.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D.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第一學段的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
【答案】D。
解析:《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并沒有明確規定“讓第一學段的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故D項錯誤,當選。
9.某教師根據選修課程“文化論著研讀系列”開設了《(論語)選讀》的選修課程,該教師設定的下列教學目標中,不恰當的是()。
A.借助工具書和互聯網查找有關資料,了解孔子的情況、相關的文化背景
B.關注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對《孔子》中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思考
C.要求背誦在選修課程中所涉及的《孔子》的所有篇章
D.在研讀過程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并樂于與他人交流切磋
【答案】C。
解析:選修課的設計目的在于更好地讓學生有選擇地學習,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奠定基礎,應給予學生選擇的權利,不宜強制要求,故選C。
10.學習《威尼斯商人》一課時,教師打算放映其同名電影的視頻資料。在使用時教師的做法正確的是()。
A.自習課播放整部電影,無關者可以離開教室,或者自行自習
B.課上播放整部電影,邊播放,教師邊講解
C.課前根據課文內容,精心剪輯,課上根據教學內容有選擇地播放、講解
D.教師作為設備操作者、監督員,課上播放電影,把課堂真正完全交給學生
【答案】C。解析:在使用多媒體資料時,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根據課文內容及時引導學生學習,故D項的“教師作為設備操作者、監督員”錯誤,排除。對于視頻資料的使用,應是有選擇的,尤其是在課上播放時,應和課文內容有關,否則達不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目的,故B項錯誤,排除。A項的“無關者可以離開教室,或者自行自習”錯誤。在使用視頻資料教學時,教師應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讓學生各自為政。故正確答案為C。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