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歷年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心理學試題及解析有哪些呢?不知道的小伙伴來看看小編今天的分享吧!
1.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教育心理學形成了獨立的理論體系,并注重與教育實際相結合。這一時期是教育心理學的( )
A.初創時期
B.成熟時期
C.發展時期
D.完善時期
【精析】B教育心理學的發展經歷了四個時期:①初創時期(20世紀20年代以前);②發展時期(20世紀20~50年代);③成熟時期(20世紀60、70年代);④完善時期(20世紀80年代以后)。
2.埃里克森認為,l2~18歲個體的心理社會性任務是發展( ?。?/p>
A.自主性
B.主動性
C.自我同一性
D.勤奮感
【精析】C依據埃里克森的發展階段理論,l2~18歲為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階段,發展任務是培養自我同一性。
3.乘坐校車時,系好安全帶就可以中止刺耳的提示噪音,這種強化屬于( ?。?/p>
A.負強化
B.正強化
C.替代強化
D.自我強化
【精析】A負強化是指通過移除個體希望避開的刺激來增強某一行為或反應的過程。
4.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下列選項中屬于缺失需要的是( )
A.自我實現的需要
B.自尊的需要
C.認知的需要
D.審美的需要
【精析】B馬斯洛將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歸為缺失性的需要,將自我實現需要歸為成長性的需要。后來新增的認知的需要、審美的需要也是成長性需要。
5.高中階段學生關于“元素周期表”的學習,深化了他們對初中階段“元素化合物”等知識的理解,這種遷移屬于( )
A.順向正遷移
B.順向負遷移
C.逆向負遷移
D.逆向正遷移
【精析】D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的遷移稱為正遷移。逆向遷移是指后面的學習影響著前面學習所形成的經驗結構,使原有的經驗結構發生一定的變化,使之得到充實、修正、重組或重構等。
6.下列選項中屬于陳述性知識的是( ?。?/p>
A.學習的定義
B.產品的使用說明
C.汽車駕駛方法
D.問題解答思考過程
【精析】A由于反映活動的側面不同。知識可以分為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陳述性知識也叫描述性知識,是個人具備有意識地提取線索因而能直接陳述的知識。 程序性知識也叫操作性知識,是個人缺乏有意識地提取線索而只能借助于某種作業形式間接推測其存在的知識,它主要用來解決“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
7.在操作技能的學習過程中,當動覺反饋已經成為動作程序的調節器時,技能的學習就進入到了( )
A.定向階段
B.模仿階段
C.熟練階段
D.整合階段
【精析】D在操作整合階段,視覺控制不起主導作用,逐漸讓位于動覺控制。
8.為了鞏固學習的效果,小明每天放學回家后,將當天所學內容給爸爸媽媽講一遍,這種學習策略是( )
A.尋求他人支持策略
B.復述策略
C.時間管理策略
D.監控策略
【精析】B小明將當天內容講給爸爸媽媽聽以鞏固知識,采用的是復述策略,本題會誤選尋求他人支持策略,尋求他人支持策略是在學習遇到困難時尋求幫助。
9.某學生過分害怕貓,教師先讓他看貓的照片,談論貓,再讓他看籠子里的貓,并接近貓,最后讓他摸貓,抱貓,消除對貓的恐懼反應,教師對該生所采用的行為矯正方法是( ?。?/p>
A.理性情緒法
B.自我控制法
C.松弛訓練法
D.系統脫敏法
【精析】D系統脫敏法的具體做法是治療者與求診者共同設計出一個能引起恐懼感的由輕到重的恐懼事物分級表,然后要求求診者在放松的狀態下逐級訓練,想象恐 懼事物同時放松,等恐懼感接近消失時,再升級想象更恐懼的內容。按恐懼事物分級表想象完成后,再過渡到真實事物的逐級訓練。
10.某中學生認為,法律或道德是一種社會契約。為維護社會公正,每個人都必須履行自己的權利和義務。但同時他也認為,契約可根據需要而改變,使之更符合大眾權益。根據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該生的道德判斷處于( )
A.前習俗水平
B.習俗水平
C.后習俗水平
D.普遍倫理取向階段
【精析】C處于后習俗水平的社會契約取向階段,認識到法律或習俗的道德規范是一種社會契約,大家可以相互承擔義務和享有權利,利用法律可以維持公正。
11.下列選項中屬于結構良好問題的是( )
A.建筑設計
B.劇本創作
C.技術革新
D.演員根據劇本表演角色
【精析】D有結構的問題,已知條件和要達到的目標都非常明確,個體按一定的思維方式即可獲得答案的問題。
12.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領域、情感和動作技能目標三大領域的心理學家是( ?。?/p>
A.弗洛伊德
B.布盧姆
C.皮亞杰
D.杜威
【精析】B布盧姆等人對教育目標分類進行了研究并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大領域。
13.課堂里某種占優勢的態度與情感的綜合狀態被稱為( ?。?/p>
A.群體凝聚力
B.群體規范
C.課堂氣氛
D.人際關系
【精析】C課堂氣氛作為教學過程的軟情境,它通常是指課堂里某些占優勢的態度與情感的綜合狀態。
14.衡量一個測驗能否測量出所要測量的特征或品質的指標被稱為( )
A.效度
B.區分度
C.信度
D.難度
【精析】A效度是指測驗的正確性,即一個測驗正確測量了其所要測量的東西的程度,而信度是指測驗的可靠性。
15.在師生關系中,“親其師而信其道”反映教師( )特征對學生的影響。
A.知識
B.認知
C.人格
D.技能
【精析】C“親其師而信其道”反映的是教師的人格特征對學生的影響。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