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繡是中國古老的手工技藝之一,中國的手工刺繡工藝,已經有2000多年歷史了。在古代稱之為針繡,是用繡針引彩線,將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繡運針,以繡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
1、起源
根據西漢劉向所撰的《說苑》記載,早在春秋時期,吳人就開始把刺繡工藝應用于美化生活。關于刺繡的起源,沒有具體的時間和地點,它是隨著中國社會生產力和人文文化的共同發展而衍生出來的工藝產品和藝術文化;也因為刺繡制品的特殊性,早期的成品不可能長時間保存下來,所以無法證實它確切出現的朝代。
2、發展
(1)戰國
中國刺繡起源很早,相傳“舜令禹刺五彩繡”,夏、商、周三代和秦漢時期得到發展,從早期出土的紡織品中,常可見到刺繡品,早期的刺繡遺物顯示:周代尚屬簡單粗糙;戰國漸趨工致精美,這時期的刺繡用的都是辮子繡針法,也稱辮子繡,鎖繡。
(2)漢代
漢代,刺繡開始展露藝術之美。因為經濟繁榮,百業興盛,絲織造業尤稱發達;又當社會富豪崛起,形成新消費階層,刺繡供需應運而興,不僅已成民間崇尚廣用的服飾,手工刺繡制作也邁向專業化,尤其技藝突飛猛進。
(3)唐代
唐代刺繡應用很廣,針法也有新的發展。刺繡一般用作服飾用品的裝飾,做工精巧,色彩華美,在唐代的文獻和詩文中都有所反映。如李白詩翡翠黃金縷,繡成歌舞衣等,都是對于刺繡的詠頌。唐代的刺繡除了作為服飾用品外,還用于繡作佛經和佛像,為宗教服務。
(4)近代
解放后人民生活剛剛穩定,部分解決了溫飽地區的人民群眾沒有迫切的建設和發展的需求,文化藝術創作成了業余生活的主要目標,大量的優秀刺繡作品應運而生,刺繡針法的運用與實踐上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刺繡技術的革新與成熟度又提高到了有史以來又一個新的層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