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是陶器與瓷器的統稱,同時也是我國的一種工藝美術品,遠在新石器時代,我國已有樸實的彩陶和黑陶。我國傳統的陶瓷工藝美術品,質高形美,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聞名于世界。
1、新石器時期
陶瓷的產生和發展,其實是同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實踐緊密相連的,在大約70萬年以前的原始時代,人們就泥巴晾干后用火燒烤堅硬的盛器用于盛水,存放食物等等,這便是陶器產生的初始。
2、商朝
在商朝殷墟的遺址中,出土很多陶片、各種款式陶罐,這些陶器上的紋飾、符號、文字與殷商時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著密切的聯系,陶器在此時已經不局限于盛物器皿,應用范圍廣泛,大致可分為日用品、建筑、 殉葬、祭祀禮品類等。
3、漢朝
兩漢時期,釉陶大量替代銅質日用品,從而使陶器得到迅速發展,由于對于加工技巧的掌握,隨之出現圖案及造型生動活潑的陶器裝飾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這是陶向瓷的過渡橋梁。
4、隋朝
隋的朝代雖短,但在瓷器燒制上,卻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燒造,白瓷也有很好的發展 ,另外此時在裝飾手法上也有了創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一貼花。
5、唐朝
唐代,跨入真正的瓷器時代,因為陶與瓷的分開,在乎質白堅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關鍵在于火燒溫度,漢代產有瓷器,但溫度不高,質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發展到唐代,不但釉藥發展成熟,火燒溫度能達到攝氏1000℃以上,所以說唐代是真正進入瓷器的代。
6、現代
在現代陶藝的制作中,原料的取材是不拘一 格的。與多種材料的結合、并用、滲透,產生了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使現代陶藝既有豐富的表現性又有充分的協調性?,F代陶藝注重質地性能,不講究是粗糙還是精細的原料,而是有意突破傳統陶藝原料的使用范圍,利用泥料的不同特性,發揮各種材質的潛在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