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某新建一級公路土方路基工程施工,該工程取土困難。K10+000~K12+000段路堤位于橫坡陡于1:5的地面,施工方進行了挖臺階等地基處理,然后采用幾種不同土體填料分層填筑路基,填筑至0~80cm,施工方選擇細粒土,采用18t光輪壓路機,分兩層碾壓。兩層碾壓完成后,檢測了中線偏位( 合格率90% )、縱斷高程( 合格率85% )、平整度( 合格率85% )、寬度( 合格率88% ),橫坡( 合格率92% )和邊坡坡度( 合格率90% ),認定土方路基施工質量合格,提請下一道工序開工。
問題:
1.對于挖臺階處的填筑具體應如何實施?在公路工程中有哪些情況需要進行挖臺階處理?
2.請從強度、水穩定性、透水性三個方面對不同土體填筑路堤施工提出要求。
3.影響土方路基質量最關鍵的因素是填料和壓實,該工程的施工方法對此是否有效控制?為什么?
4.你認為該工程進行現場質量控制的檢測是否符合工序檢查要求?依據上述檢測內容能否認定質量合格?請簡述原因。
參考解析:
1.地面橫坡為1:5~1:2.5時,原地面應挖臺階,臺階寬度不應小于2m。當基巖面上的覆蓋層較薄時,宜先清除覆蓋層再挖臺階;當覆蓋層較厚且穩定時,可保留。地面橫坡陡于1:2.5地段的陡坡路堤,必須驗算路堤整體沿基底及基底下軟弱層滑動的穩定性,抗滑穩定系數不得小于規范要求的穩定安全系數。否則應采取改善基底條件或設置支擋結構物等防滑措施。
2.( 1 )強度較大的土應填在上層,強度較小的土應填在下層。( 2 )凡不因潮濕或凍融影響而變更其體積的優良土應填在上層。( 3 )不同土質混合填筑路堤時,以透水性較小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層時,應做成4%的雙向橫坡;如用于填筑上層時,除干旱地區外,不應覆蓋在由透水性較好的土所填筑的路堤邊坡上。
3.該工程未能有效控制壓實質量。因為根據選擇的填料和壓實機具,應該分三層或四層碾壓。
4.不符合工序檢查的要求。因為分層碾壓時,每一壓實層都要進行相關檢測。不能認定合格,因為存在漏項,漏了壓實度和彎沉。
二、某施工承接了一座中型橋梁施工任務。在施工中由于多種原因發生了幾次質量事故。
事故1:某連系梁澆混凝土時由于模板施工問題,出現較多的蜂窩、麻面,質量較差,監理要求修復,造成直接經濟損失( 包括修復費用 )15萬元。
事故2:由于某混凝土結構施工完成后,經取樣檢驗達不到合格標準,需加固補強,從而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5萬元。
事故3:在架梁過程中由于操作失誤,造成主梁墜落,并致5人死亡,3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20萬元。
問題:
1.公路工程質量事故分為哪幾類?
2.分別分析背景中的三個事故屬于哪種質量事故?
3.事故發生后編寫事故報告應包含哪些內容?
參考解析:
1.公路工程質量事故分質量問題、一般質量事故及重大質量事故三類。
2.事故1屬于質量問題;事故2屬于二級一般質量事故;事故3屬于三級重大質量事故。
3.應當包含以下內容:
( 1 )工程項目名稱,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建設、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名稱。
( 2 )事故發生的簡要經過、造成工程損傷狀況、傷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
( 3 )事故發生原因的初步判斷。
( 4 )事故發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況。
( 5 )事故報告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