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迎來“白露”節氣,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三個節氣,表示孟秋結束,仲秋開始,是一年中最舒適的時節。此時節,農作物即將成熟,氣溫逐漸下降,天氣開始轉涼。颯颯秋風,不期而至,一夜涼過一夜,大家要注意添衣保暖哦。
-
今年全國各地持續高溫不降,熱到燙腳,上海的氣溫更是高達40.9℃,追平149年來最高紀錄。好在,今年三伏天末伏為8月15日至24日,超長40天的三伏天就快過去了。末伏早晚較涼快,白天陽光依然強烈,大家仍需注意防暑。你那有秋天的感覺了嗎?
-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秋季的第一個節氣,斗指西南,太陽達黃經135°,于每年公歷8月7或8日交節。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后,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
今日,我國迎來24節氣中的大暑,到了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同時,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也最為頻繁。也就是說,大暑是全年最熱的一段時期,而非一天。
-
春季已經過半,我們即將迎來春天的最后一個節氣——谷雨。谷雨和清明時節一樣,各城市的降雨量會增多,氣候溫度也會有所下降。由于氣溫多變、空氣潮濕,我們更需要注意調養生息。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馬上我們就將迎來清明小長假。雖然許多地方由于疫情影響,不建議清明假外出旅游,但對上班族而言依舊是個休息的好機會。臨近清明節,氣溫有所下降,且多雨,十分容易滋生細菌、病毒。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更加注意養生,避免感冒咳嗽。
-
降霜養生應該注意驅寒保暖、補腎、保持心態等。霜降是秋冬氣候的轉折點,天氣漸漸寒冷,一定要做好防寒驅寒工作。秋冬進補,補腎為佳。寒與腎相應,最易損耗腎的陽氣。秋天是各種情緒病高發時節。如果調理不當,極易誘發抑郁癥等其他心理疾病。
-
小暑養生應該注意養心、飲食不可過量、早起為宜等。夏季這一時節的特點,在養生健康方面,應該根據季節與五臟的對應關系,養護好心臟。小暑時節的飲食,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而且飲食要節制,不可貪食、過量。夏季的特點是日照時間長,因此,人們的起居和作息時間應隨之做一些相應的調整。
-
清明可以吃薺菜、螺螄、香椿來養生。而且要少吃發物,中醫認為,體內肝氣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到了清明作息提前。為了能使陽氣更好地生發,人們應有意識地調整作息,早點起床。
-
芒種可以吃西瓜、薏米、鯉魚木耳等食物來養生。芒種到夏至節氣是一年中陽氣逐漸浮盛、陰氣內藏的階段,建議晚睡早起。夏天日長夜短,睡眠時間相對減少,而午睡是適當的補充。
-
冬至應該吃:狗肉、紅豆糯米飯、羊肉等食物養生。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可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冬至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冬至吃羊肉有著益腎養肝、御寒祛濕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