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節(農歷二月二)一般指龍抬頭,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關于龍抬頭的說法,來自古老的天文學,中國古人根據日月星辰的運行軌跡和位置,把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組,俗稱“二十八宿”。
龍一般指東方蒼龍七宿星象,冬季,蒼龍七宿都隱于地平線下,每年到仲春時節,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會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此時,整條蒼龍的身子都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有角宿露出,故稱“龍抬頭”。龍抬頭便是蒼龍七宿群星在天空之中出現的隱現變化。
在農耕文化中,“龍抬頭”一般代表著陽氣生發,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春回大地,農耕由此開始。而在人們的信仰中,“龍”是吉祥之物,司掌行云布雨,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自古以來人們便將龍抬頭日作為一個祈求風調雨順、驅邪攘災、納祥轉運的日子,人們在仲春“龍抬頭”這天敬龍慶賀,以祈龍消災賜福、五谷豐登。
總結:
龍頭節(農歷二月二)一般指龍抬頭,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龍一般指東方蒼龍七宿星象,冬季,蒼龍七宿都隱于地平線下,每年到仲春時節,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會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此時,整條蒼龍的身子都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有角宿露出,故稱“龍抬頭”。龍抬頭便是蒼龍七宿群星在天空之中出現的隱現變化。